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我代则天十八载
  4. 72、殿议之灾
设置

72、殿议之灾(1 / 2)


瞒、换……

自从那日从慈恩寺回来,我就一直在琢磨着这两个字的含义,可惜,却没有分毫头绪。

如果唐僧给我的是一句诗,可能反而更好办,可就如此两字,以我的悟性,怕是想破了头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然而现在,我端坐在隔帘内,外头的情况,更是容不得我的脑子再闲下来思考那两个字的含义。如果说之前李治所做的一切都是试探,那么这回,就是货真价实的摊牌了——

今早退朝后,李治宣了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四位大臣进入内殿,正式商讨废王立武一事。而我,亦被李治所允,得以在殿后的隔帘内旁听。

“武昭仪诬皇后及魏国夫人柳氏为厌胜,敕禁后母柳氏不得入宫。秋,七月,戊寅,贬吏部尚书柳奭为遂州刺史。奭行至扶风,岐州长史于承素希旨奏奭漏泄禁中语,复贬荣州刺史。”

武则天烧来的这段历史,已在五日前发生了。不过事实与史书所载却有出入:王皇后和她母亲确实是有在宫中偷行巫蛊邪术来害我和?弘儿、贤儿,并不是我污蔑她的,我不过是个揭发者罢了。可见后来的史家学者为了贬低女皇武则天的形象,真是“煞费心思”了。厌胜之术乃是后宫大忌,李治知道后自然勃然大怒,不仅幽禁了王皇后的生母魏国夫人,更将皇后的舅舅吏部尚书柳奭贬为遂州刺史,后又贬为荣州刺史。

因此一事,王皇后一族开始走向败落,李治废后的想法更是越来越强烈。厌胜一事,加上之前杀害小公主的嫌疑,也让群臣开始产生了对王皇后质疑的声音。以中书舍人李义府为首,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等都纷纷上书请求废后。

“李义府的上书,本是被长孙无忌给拦截了的,就连他本人,也被舅舅下令贬官……也幸得他机灵,直接来求见我,把废后奏章直递到我手里来。”

我知道李义府支持废王立武,并不是发自于内心地认为我比王皇后更能母仪天下,而是在为自己的升官发财作打算罢了。他们那样的官职,高不成低不就,说是无权吧,又是有机会站在大殿上的人;说有权吧,却总被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压制,想必他们也憋很久了,早就想寻个机会一举扳倒那些顽固的老臣,让朝廷重新洗牌,新人上位。

“我不仅留李义府官居原职,还赏他珍珠一斗。我就是要让底下所有的大臣都清楚,谁支持我立你为后的,我就提拔谁、重?用谁。”

我相信这次废王立武事件背后的政治意义,李治比谁都要清楚。他会如此决心立我为后,绝不仅仅是出于对我的爱,更是他把持朝局、重?掌皇权的关键一步。虽然明知道这些,可听到他这样的话,我还是抑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

想那么多干嘛呢,就当他全是为我!

“自当年嫁入晋王府,皇后跟着朕都十几年了,却一直未能怀上龙种。民间都有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何况是我们李氏皇族!就因皇后没有生养,导致朕一直无嫡出之子,实在是难保社稷安稳。而武昭仪呢,入宫不过四载,就已为朕生下两子一女,于皇嗣延绵更是有功,难道如此也不该改立皇后?”

无子一直都是王皇后的一根软肋。后宫女子若是不能有所生育,就是无依无靠,再是位高,也只形同?虚设。果然,今日的殿议,李治还是首先搬出了子嗣的问题来。

“陛下,”与长孙无忌同?为顾命大臣的褚遂良站出了一步,手捧朝笏,恭敬施礼而后继续道:“王皇后出身名家,不仅是先帝为陛下亲自所选的佳妇,更是先帝生前所认定、赞许的。若是仅因皇嗣问题就废后,恐怕是对先帝的不敬!再者,皇后亦已收太子李忠为义子,此于稳定江山已是足够了!”

“可王皇后屡次做出些有违妇德之事,先是涉嫌杀害公主,如今又在后宫中大行禁术,欲加害于武昭仪母子。她身为皇后,本就该是全天下女子之范,却干出此等卑劣之事,还谈何母仪天下?厌胜一事,本是死罪,朕已念在结发多年的情分上饶她一命了,难道还要容她统管六宫?若后妃个个都有样学样,那以后朕的后宫岂不是要鸡犬不宁了?!”

巫蛊一事一发生,我就知道了王皇后的结局是注定惨败的。她身为皇后,却明知故犯、以身试法,宫中最忌讳的就这个,她偏要去做!古人还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就是因为才智上的缺失,最终吃了个“有违妇德”的罪名。真是狗急跳墙,人一旦被逼到了绝路,就什么都不会再顾了。

果然,李治一将王皇后的罪名摆出,那四位老臣就都失了言语,只得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果扭转局面才好。此时又是褚遂良站了出来,说道:“皇后确有过错,臣等辩护不得。不过若陛下真要改立皇后,请遴选全国的世家望族,寻个身份、品德均合要求的女子才是。武昭仪曾是先帝的才人,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册封她为陛下的昭仪本就不该,如今若还要立她为后,不是更让皇族蒙羞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