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221【众志】
设置

221【众志】(2 / 2)


陈茂生捧碗站起来看看身后的情况对那皂吏说:“回去跟夫人讲我过几日再回去看她。若是还没吃饭你自己去打饭填饱肚子。”

皂吏愣了愣点头说:“我去吃饭了。”

周围的百姓此刻都看着陈茂生一句话也不说填饱肚子各自去干活。

直至此刻他们才真正认可这个当官的觉得跟以前那些当官的都不一样。这位是自己人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

赣州府城周边同样在抗洪抢险由于半年干旱这里又非常上游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第一个被考验到的是万安县遂川江水汇入赣江之后导致赣江水位猛增。

知县欧阳述虽出身大族但能脱颖而出、主政一县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他在洪峰到来的前两天就已经觉察到不对劲提前召集官吏抢筑堤坝并通知全县镇长与农会做好准备。

有惊无险万安县只被淹没一些江边农田。

更下游的泰和县抗洪压力倍增。不仅是又有几条河汇入而且县城建在赣江急弯处这个地方非常容易溃堤。

不但农会组织农民出动整座县城的居民都来帮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由于反贼造成泰和县人口锐减本县许多百姓都是各县迁居而来包括县城内的居民都有三分之一是外来户。迁徙百姓是个复杂工程其中不乏出现各种乱象但从县长、镇长到村长各级官吏却被锻炼出来。

可以说泰和县即便不发动农会只靠这些官吏也能迅速做出反应。

泰和县同样有惊无险但更多江边农田被淹。

这里除了保住县城还得组织官民去乡下救助农民。帮助江边农民转移救回那些困在水里的百姓。

赵瀚所在的吉安府城那才是真的危险从泰和县至此又汇入了三条大河!

官、民、军全部出动赵瀚戴着斗笠直接坐在码头上。

意思很明白拦不住洪水就把他赵瀚冲走。

整个吉安府城三分之二面积在城外而且城内多官府衙门六七成的居民都住在城外。这里淹不得否则损失难以估量。

店家们最是积极府衙派人招募人手老板们纷纷鼓励伙计报名而且工资照给还有额外奖励。洪水淹进来他们的店铺就全完了他们的心情跟赵瀚一样急切。

白鹭洲书院的学生已经提前转移到城里那地方太容易被水淹了书院好几次毁灭都是因为洪水。

许多大族出身的书生既不给赵瀚效力也不逃离家乡。于是他们以鸵鸟心态整天躲在白鹭洲书院读书美名其曰研究学问其实就是不愿面对现实。

他们暂居在几家客栈通过窗户观察外面的情况。

只见无数百姓从城郊搬来泥土。有的挑有的抬有的背还有的用小车推。平时在府城揽活赚辛苦钱的轿夫还有那些码头苦力以及许多下力的底层人民成为搬运泥土的主力军。

粮商们捐赠大量麻袋都是用来装粮食的现在作为沙袋拿去筑堤。

没有那么多麻袋装泥土于是就用篾条编竹笼。

非常简易的竹笼格子稀疏新手也能快速学会。府城附近的篾匠制作出大量篾条官府派人运到城外许多妇女和老人现学现编。

府城的士兵全部出动包括赵瀚的亲兵侍卫。

此时若有歹人能轻松潜入赵瀚内宅也能轻松接近赵瀚本人。

可是就连官府派来的密探此刻都加入了抗洪队伍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费如兰出面召集全城妇女给前线的抗洪勇士们送菜送饭。此刻正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穿梭在堤岸嘘寒问暖为抗洪的官兵百姓加油鼓劲。

王调鼎默默观察这一切突然对身边士子说:“此非圣主耶?此人若不为君天下又有何人可为之?”

众人默然无言以对。

吉安府历次遭遇洪水多半就是放弃城外。等洪水退去之后再由知府出面劝大户捐钱捐粮然后修缮江边的石堤。

从来没有哪个当官的能够这样调动百姓众志成城以抗击洪水。

王调鼎又指着在堤岸奔走的费如兰:“此母仪天下之人也!”

一个叫贺其良的秀才突然说:“诸君今日始知真有圣明之主吾愿为其效命。白鹭洲书院虽好却不如出山救济苍生。再会!”

贺其良离开客栈冒雨朝堤岸走去行不多久又有二十多个士子跟上来。

这些人来到赵瀚身边齐刷刷拱手作揖。

贺其良说道:“先生我等皆欲效力请先生派遣差事。”

赵瀚起身拱手回礼:“可去府衙听从安排。”

众士子再次作揖齐刷刷前往府衙方向。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