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诡三国
  4. 第1370章 言论(来来,加更了)
设置

第1370章 言论(来来,加更了)(2 / 2)


反正这样的行为总是一再的出现尤其是遇到灾年。

年景好一点收成多一些的时候这样的情形就少一点但总是有一些。若年景不好例如每几年就一次大河泛滥或是其余什么的天灾人祸又或是像是冀州和幽州之间的连续几场混战这些乞丐就多了。

还有连乞丐都不如的流民。

乞丐多少还能混进城在旁人的屋檐桥下寻一个安身的地方流民则是连一个安身之所都没有。

每到流民众多的时候就连司马懿老家温县也不例外城里总会紧张一段时间让守城兵卒严守城门不许流民入城。这个时候县令往往都会召集了城中大户进行商议但是实际上都是讨要钱粮然后多少给一些打发这些流民前往其他地方去……

若是遇到像现在这样的冬日城中城外总有不少人在半夜会活活冻死。司马懿见过被活活冻死的人那些人全身都僵硬无比但是脸上却会挂着一种非常奇怪的笑容让人看见了心中便有些发寒。

然而平阳城却没有见到流民就连乞丐也都没有。

在这里似乎只要有气力肯干活终究不会被饿死……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来来往往的这些平头百姓脸上都带着一丝笑意。

这种笑容并不是被冻死的那种令人心寒的笑而似乎从内心当中洋溢出来的一丝幸福的笑意。

幸福往往来自于不幸福繁华也总是来源于对比对于见识过冀州几个大城也一路走来看过不少兵卒将校的司马徽来说在平阳这里所见到的或许并不如邺城那么的繁华或许也没有太原那么的古朴但是这里似乎是最为自然的轻松的笑容似乎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不管是兵卒还是百姓。

普通人总是最容易满足的人能够收获温饱便能够笑逐颜开。

司马懿也曾经听自己的父亲还有叔父谈起一些当年的什么好年景好时光的话语也有说到在西羌尚未叛乱之前汉灵帝尚未完全昏庸十常侍还不是那么贪婪的时候似乎那些岁月也能算是歌舞升平国泰民安但是伴随着西羌再次的叛乱伴随着几乎席卷全国的黄巾之乱这样幸福的笑意便渐渐的消失了不复出现。

司马懿才没有什么要挽救大汉朝要保护全汉人的什么建立千秋功业的想法也没有像是普通士族子弟在他这个年龄总是有些难以理喻的热血理念。在司马懿的观念里只能活几十年的却非要想个几百年上千年的事业来真心是幼稚之极。

虽然司马懿现在旁人眼中也未必脱离了幼稚的区间但是并不妨碍司马懿觉得旁人幼稚。

有吃有喝有玩的好好过这一生就可以了。

是不是很浅薄的理想?

司马懿微微笑着晃着脑袋。但实际上这样的理想一点都不简单。想要有吃有喝有得玩一般人可以么?做不到的为了生活生存整日忙忙碌碌怎么可能好好吃喝好好玩?所以必须要有权有势至少不能太小的权势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吃喝玩乐不能被耽误……

因此叔父司马徽要借着征西将军的这一次行动来增强司马家族的地位扩大影响的时候司马懿自然也是认同的并且觉得自己似乎在其中也应该出一份力这样才能有资格在后续的时间内吃吃喝喝玩玩……

冬日的风还是有些寒冷的司马懿将手拢到了袖子里微微仰着头一边慢慢的往前走一边在脑子里转着些主意。

“夫国立者无不思治也!孜孜而求汲汲而用不使旷位不令命虚方为王道而治也!民所大欲唯衣食尔!不饥不寒则无怨焉。时无怨嗟和风充塞则天下大治自然可期!”忽然一个清越的声音从上空处飘出来司马懿抬头而望发现在自己身后不远处的酒楼二楼似乎有人正站在窗前背对着司马懿正侃侃而谈。

“国之重莫过于安人。安之重莫过于农桑。人有老少青壮男女之别然未尝有不须衣食便可滋养其生者。故而尧舜躬耕陛下亲垦皆行民之教化是也!困饥寒而守仁义者唯有君子也。然今世纷乱君子之数希矣!”

有点意思啊……

司马懿转头进了酒楼一边拾阶而上一边聆听着。

“一人耕百人食。一妇蚕而百人衣可乎?若是如此朝廷田赋何在?公卿车服何存?职官禀禄何依?一耕一蚕欲求百人之需不亦难如登天乎?故而需观天时相地适宜胼其力重桑梓也!然有自诩君子之辈一不明天时二不清地理三未曾汗流四未炽颊背日间涂脂抹粉夜里狂饮高歌借贷以成其厨名汇众以邀其赞评可称士乎?可称君子乎?”

司马懿微微笑了笑看见了正在慷慨激昂的那个人。

那人背对着窗户阳光从他身后照耀进来照在了他的头上和肩膀上看不太清楚面容只能依稀的见到那亮如星辰一般的眼眸。

“依汝之言吾等皆需汗流污背捣泥弄土黧其面炽其背日待霡霂夜盼甘霖方可称士耶?若如此汝为何不去?”酒楼大厅当中有人不屑的出言讽刺道。

“就是上古有类以成其国士传诗书农本耒耜工专绳墨商贸财货各司其职方各得其所。今若士趋农桑发如蓬蹈险履危挥锄扬簸则需农何用?又何人传诗书?农人么?可笑可笑……”亦有人应和着说道。

“哈!”司马懿忍不住朗声而说道“士传诗书?不错!可汝有何诗书可传?不妨试言之!冠士之冠服士之服习士之书便可为士乎?语不知书言不及经百事不取手足无用亦可称士乎?仲尼尚言其不如圃农如今之人竟背祖忘典违先圣之意!岂可怪也欤!”

“汝……汝为何人!胆敢于此妄言!”有人戟指司马懿见其年幼便出声喝道“汝之大人何在?休要捣乱速去速去!”

“在下温县司马懿……”司马懿没理会一旁指手画脚的人而是径直朝着窗户处的人拱拱手说道“见过兄台。”

“在下太原王昶”王昶也朝着司马懿还了一礼问道“不知司马兄弟与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乃在下叔父……”司马懿说道。

“哦……久仰久仰……”王昶扬了扬眉毛再次行礼道。

两人都微微笑了笑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

酒楼大堂内方才指责司马懿妄语没有身份的人也闭嘴不言了。若说之前水镜先生司马徽不过就是在河内荆襄略有名气但是现在于守山学宫之中挂上了名号又听闻曾经给征西将军取了“隐鲲”之号自然在平阳之处人人皆知。

“咳咳……”大堂之中有人咳嗽一声说道“司马小弟之言差矣孔子言不及圃农乃樊迟请学稼圃孔子方曰其不如也又言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吾辈亦尊孔圣之言学礼明义取信言诚又何错之有?亦或是司马小弟曲解圣人之意乎?”

“就是就是孔圣亦言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若真如二位所言岂不是皆碌碌谋食何人求道?二位可谓是本末倒置矣!”

司马懿转过身和王昶并肩站着目光流动心中暗道我随便挖个坑就真有人跳下来还真是一点意思都没有……

王昶笑了笑说道:“不若在下替司马兄弟作答可好?”

司马懿伸出手掌略略一翻无可无不可的示意王昶。

“饥餐渴饮此乃人欲也。于贫馁之时有樊迟之意求学圃农以福家族其为过乎?”王昶朗声说道“孔子甚重樊迟汝等知其问于圃农亦当知其亦三问于仁同有知、崇德、修业、辩惑等孔子亦言此乃佼佼也!”

王昶说着然后看了司马懿一眼似乎在询问这样的回答方向是否正确。

司马懿微微点点头然后跟着说道:“农桑养生也。精修圃农亦不敌天灾人祸故孔子曰樊迟求小人之道也。君子固当不应以贫、食为念用心于明行仕则为政达则广德。故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尔等口中言孔圣然心中无仲尼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王兄方才所言方为孔圣大道!须知仲尼少时亦操贱业故能多鄙事!孔圣自幼家贫顾仓禀牧牛羊耕田亩风吹日晒方十有五而志于学!知其劳苦固有言‘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亦禄在其中矣’是也!”

“吁!不知农桑而食俸禄者无异残国害民也!士当治世农当耕作然唯有辅相清明之才方深知治理之道以免实扰于时。十羊九牧不知所从浮食游手不知所作。夫君子之所贵也乃知农知兵知工知商立而为政者规以其摹定以其势也。古之君子皆庙算之而后从事故其应也有候而其成也有形。众人以为是汗漫不可知而君子以为理之必然如炊之无不熟种之无不生也是故其用力省而成功速也。”王昶接着说道“若不亲历农事岂能知天地?不亲临战阵岂可明血勇?坐而论政朝令夕改及其发一政则曰姑试行之而已其济与否固未可知也。前之政未见其利害而后之政复发矣如此使民何所适?”

“是故清谈而无实者某羞与为伍也!”司马懿甩了甩袖子说道“王兄不如归去?”

“归去自当归去!”王昶大笑然后伸手为邀便可司马懿把臂一同往外就走。

堂内众人讪讪不敢言看着王昶和司马懿的个头虽然不高气势却足也不敢阻拦便下意识的让出一条道路看着王昶和司马懿扬长而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