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诡三国
  4. 第1503章 被揣测的
设置

第1503章 被揣测的(2 / 2)


怎么做?

是去说张辽心思不纯跟着温侯吕布绕圈子肯定是别有异心?还是去讲赵云出身低微又管着黑山之众难免有死灰复燃之嫌?亦或是喷太史慈和平东将军有所勾结才能顺畅来去毫无阻碍?

不负责任的乱喷有谁不会啊?

相比之下徐晃之前的那些战绩似乎都已经遥远或者说已经不算是什么耀眼的标记了。

打白波?

打羌人?

换个人行不行?

不一定不行。这些年头打过黄巾黑山白波的不知道有多少有败落的自然也有取胜的至于羌人那更不用说了大汉和羌人撕扯了三四十年各有胜败谁能说离开了谁就一定行或者说是一定不行?

但是反过来要让徐晃指挥骑兵在黑山白水之间在并北幽左纵横来去又或是在河洛冀州辗转腾挪寻求战机……

徐晃扪心自问他也不敢说自己就能做的比赵云太史慈来得强。

如此一来徐晃心中的不安全感就越发的强烈。

一线自然是不敢想了那么自己现在算是征西麾下的二线战力?亦或是连二线都排不上?

徐晃摇了摇头似乎是想要将这个不怎么美好的想法从脑海当中给摇出去。

自己当初投奔征西难道就是为当一个二流都排不上号的低等统军武将么?

开什么玩笑!

那么问题就很现实的摆在面前若是论骑术徐晃不是最好的而且对于骑兵的掌控力也并非是最好的然后对于步卒方面……

他娘的但凡是有点能耐的还有那个将领是不能统领步卒的?

就算是将这些步卒立刻都转移到了像是李儒贾诩这样人更多偏向于民生政务的人员手中也不会耽误多少事情这些人一样可以管理得好好的该扎营就扎营该列阵就列阵绝对不会比徐晃在指挥差上多少。

这么想来自己似乎就比这些人多出了一个可以扛着斧头上阵拼杀的优势了?

徐晃磨了磨牙。

多少有些家学传承的徐晃自然是知道若是纯粹做一个阵前斗将是多么吃青春饭的一件事情的确在身体机能巅峰的那几年风光无二在战场之上就是全军的锋锐重心受到万人敬仰也会获得许多荣誉和赏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负伤气力衰减难道能在战场之上第一线搏杀十年二十年?

然后这些从巅峰跌落下来的斗将都在哪里?

都成为了下一代斗将成名的垫脚石和收藏品成为了放在木匣里面成为对方炫耀战功的资本。

纯粹的斗将没有前途那么自己又有什么优势又该在什么地方发挥出来呢?

这些时日徐晃从陇右往汉中赶心中便是不断的琢磨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毕竟关系着徐晃自己未来的方向也有徐氏家族前景和期盼。

“将军!前方就是阳平关了!”

徐晃猛然抬头发现确实如此阳平关的轮廓已经是出现在了远山之间。

旋即没过多久徐晃就在阳平关下见到了益州别驾兼阳平关令马恒。

马恒原本其实就是刘诞故意拉拢过去企图借着马恒等人的荆襄势力对抗张则这一方汉中本土的结果没想到还没等到双方真正进入角力阶段刘诞自己先塌了架子马恒自然就被排挤出了汉中的中央行政圈子顶个了个别驾的名头当了阳平关的守将。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像是阳平关这样重要的关隘当然也是落在荆襄派的手中比较稳妥因此徐庶后来虽然入驻了汉中对于这样的调派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意见。在徐庶看来借着这样一个机会磨练一下马恒让其多积攒一些军务上面的经验也是正常范围的操作不值得特别大惊小怪。

马恒也并非愚钝之人多少也能从徐庶的态度之中体察到了一些什么因此在阳平关的这一段时间基本上都没有穿着文士的长袍宽袖而是顶盔贯甲就跟普通的武将根本没什么差别。

就连徐晃也是不免有些诧异毕竟在徐晃的印象当中所谓长史别驾之类的不是应该纶巾博带宽袍高冠的么?

马恒虽然看出徐晃带有些疑惑的眼神但也就是哈哈一笑并没有解释。马恒又不是徐晃他老子也不是徐晃师傅凭什么给徐晃去解惑?

不过要是说反过来偷些师马恒就表现得毫无心理负担一面向徐晃表示备有多少物资多少粮草提供给徐晃作为补充套了些不痛不痒的交情之后就立刻口风一转说到了徐晃的这些下属如何彪悍竟然有许多人提着硕大的战斧表示这么多强悍的兵卒究竟要如何培养让徐晃能不惜赐教云云……

徐晃也不傻打了几个哈哈混了过去。自己是用战斧的因此多教了些手下怎么用斧头这不是很正常的么不过马恒又不是自家属下凭什么白白说出去?

马恒也不以为意反正在汉代不管是什么知识基本上都是各人安身立命之所因此不轻易传授也是正常反正原本就是属于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试探因此徐晃不说也是正常又是同僚将来还有机会便笑呵呵的告辞离去了。

倒是徐晃在送走了马恒之后心中忽然有些感悟又转头去看自己那些提着战斧的属下……

这一段时间徐晃基本上都在西凉陇右自然也是招募了一些西凉汉子这些西凉汉子高大雄壮要不然也玩不动沉重的战斧。

徐晃看着看着忽然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不由得皱着眉微微歪着脑袋看着头上的三色旗嗯也不知道这样的想法征西将军会不会支持……

嗐甚是苦恼……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