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诡三国
  4. 第1943章照猫画虎,依葫画瓢
设置

第1943章照猫画虎,依葫画瓢(2 / 2)


若是直接翻译成为后世的标准的话这个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普通公物猿的选拔招考办法。需要注意并且比较有趣的是一个是选拔过程也是有考试的第二不是选任领导职位而仅仅是那种普通的职位比较基层的那种。

现在荀彧和陈群商量出来的还只是一个框架但是这个框架已经有了一些『九品中正制』的味道也不知道若是斐潜知道了他的举动促进了这一个结果诞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表情。

大汉到了当下基本上智慧处于一流水准线上的基本上都意识到了大汉的国政其实有很大的问题的尤其是人才制度上面。

在汉代州郡长官一直以来都有自辟属吏的权力。也就是说州郡长官的下属们都是由州郡的长官自己招聘的。朝廷在地方上只任命部分高级官僚的权利而在此之下州郡自己有人事权而这个人事权有时候比朝堂的还要更大。

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好比是一家全国性的大企业但是只有分公司的老总是总公司任命的其余基层员工都是由当地分公司领导自行决定根本不需要上报总公司连流程都不需要走。

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常常有老总到哪里然后秘书和司机就一定跟着到哪里更何况在汉代这样的人才选用结果必然会产生各种门生或是裙带关系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即便这些人的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对于公司这些基层的官吏几乎不会有对于大汉朝堂有多少忠诚度的尽管他领的是公司发的薪水但事实上他只对介绍自己进公司的那个人有依附感毕竟能带他进来也能就把他赶走。

因此要是给这种模式取一个名字或许可以叫做『二元君』因为上面一层皇帝下面还有一层『土皇帝』。

在长安的学子闹事这些学子只是考虑着一些粗浅的或者是直白的利益述求而对于在许县的荀彧来说却敏锐的察觉到了这其实是斐潜针对于大汉人事制度的一个新的变革一个新的举措!

换句话说就是人事权的上收。通过中央考举地方官吏不再有完全的人事任命权即便是临时调任也没有用因为考举的这些人一定会逐渐来替代这些『临时工』。

所以荀彧同样的也默默的准备好了纸笔照着葫芦准备画瓢。

然而葫芦和瓢毕竟还是有些分别的……

『各地之子远途跋涉齐聚于都……』陈群缓缓的说道『若中之自然欣喜若是不中难免伤怀届时稍有不妥便如……』

荀彧点头。

陈群也是一个美男子拿到后世之中演个什么贵公子根本不需要化妆妥妥的一大堆的叫嚣着要给他生猴子什么的。很显然陈群对于上下跳跃着的喊着要生猴子的母猴子没有什么兴趣『当设考正官分赴各地……』

陈群所说的也确实是这一次斐潜大考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众多的考生汇集一处先不说这样的考试给京都官吏增加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汉代交通环境就是如此让这些考生千里迢迢而来然后考不中的就圆润的走开有多少人会心平气和的接受?

若是下放到各地让朝堂委派的『考正』监督考试遴选人才不就是可以避免考生汇聚过多的麻烦了么?

荀彧表示同意『长文所见果然不凡……』

陈群笑了笑说道:『若非长安纷乱在下也未必能想到此处……』

两人相视一笑对于骠骑将军斐潜提供的经验包表示感谢。

设立『考正』官的最大作用就是朝堂可以直接针对人事招聘工作从而剥夺州郡长官的人事权。当然历史当中的九品中正制也包含了这一条。

因此说来后来的科举若是从整体来看也不见得全数都是对于『九品中正制』的彻头彻尾的完完全全的颠覆更像是进一步的变化的改良。

同样的陈群接下来提出的考试标准其实也是脱胎于原本汉代的察举制度略有创新不能说这不算是一种进步但是进步的空间么……

依旧有限。

因为陈群提出『德才兼备』。

和后世的所谓『德才兼备』不一样陈群所要求的『德』是有标准的依旧没有脱离汉代对于『人品』的那种述求。

然而有意识的是陈群的『德才兼备』正好是因为看到了斐潜在长安之中的那些学子闹剧认为是这些学子或许有才品德稍差才造成的……

『由各地考正先于考评择选良才上汇朝堂……』陈群总结说道『天下英才皆于立档案欲寻栋梁便可按图而寻可免乡野私评可除民间陋习也……』

『如此或可行之……』荀彧沉吟良久最终也是觉得可以先试试。

战国以来贵族制度逐渐瓦解到秦汉基本形成了官僚制度。

官僚的权力不可以世袭对于权力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也就是在位的时候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呼风唤雨一旦退出岗位权力也就随之而去了。

官僚是不会满足于临时工的身份的一定会想尽办法扩大自己的权益。虽然行政权力不可以世袭但是可以利用手里的行政资源转化为家族的社会资源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利用手里的社会资源优势在行政权力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经过不懈的努力有些家族世代做官有权有势有文化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士族再后来士族基本垄断了官僚系统为了更好的捍卫自身的权益自然和中央朝堂有所冲突而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也为了曹操政权的稳固荀彧和陈群仿造于斐潜的考举制度做出了一个相应的改革也就很自然的出现了。

毕竟在这么多年的混乱战乱之下中央与地方失联官吏的选举处于真空状态没有了统一的标准而且很多地方的权利朝堂都收不回来斐潜缺少人才曹操这里也是同样的急需人才。

利用派遣的『考正』一方面可以从被动变成主动扩大朝堂人才的接受范围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档对于流亡在各地的人才进行了统计登记也同样可以控制更多的人才不至于外流。

尤其是不能让人才流落到长安去……

说起来荀彧和陈群搞出来的这个『考正制』带着九品中正的味道但是又不完全是九品中正反倒是有些像是后世西方的所谓皿煮自选根据社区的舆论推选出社区议员然后再由几个社区推选出市议员一个个的级别向上评判的标准似乎都是公平的都是来自于百姓的呼声但是实际上……

望着远去准备正式将『考正制度』落于具体字面的陈群荀彧不由得长长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

虽然说曹老板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当下天子不怎么听话诸侯也不怎么服从中间还有不少名门豪族蠢蠢欲动荀彧作为曹老板的后勤大管家这个位置并不好坐。

曹老板出身么大家都知道所以曹老板一直以来都不被名士清流所接纳相反不少名士清流瞧不起曹老板甚至取笑他并且还与他对抗。

这种对抗已经有过一次边让了现在又差一点让王粲做了第二次……

有一有二不可再三。

所以荀彧必须想出办法来在制度层面上做出变革。然而国家是需要人才的曹老板的政权还需要依靠地方名士来维护和支持所以在最大范围内的合作就是荀彧的最终目标。

只不过荀彧也不清楚他当下按照斐潜的那个葫芦画出来的这个瓢究竟像不像好不好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