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诡三国
  4. 第1960章鲜卑冰点,冀州考正
设置

第1960章鲜卑冰点,冀州考正(2 / 2)


后世对于袁绍的墓有两种说法其实都对但是也可能都不对。

在后世河北所谓的袁绍墓有可能是袁绍衣冠冢而袁绍本体则是运回了袁绍老家安葬。

袁绍是南阳人作为汉代风俗丧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可以为了丧葬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所以天下冠族的袁氏有可能会随随便便将袁绍在冀州找个地方一埋然后让袁绍不能魂归故里当一个孤魂野鬼么?

当然也有可能是反过来毕竟按照汉代的条件扶棺千里返回家乡就算是袁绍再有神通恐怕也是臭得滴水了所以也有可能在袁绍老家之处的坟墓是衣冠冢而在河北的才是真身之墓。

不过当下么袁绍的墓依旧还在邺城左近。

袁绍死后袁家三兄弟为了竞争袁氏遗产所以对于袁绍的丧葬并不是非常上心也没有空闲举行盛大的丧葬仪式以至于此时此刻的袁绍墓地显得有些凄凉就连曹操到了现场都不禁有些气结。

人死业消。

虽然曹操和袁绍也是打生打死但是在两个人没有翻脸之前袁绍说起来也曾经是站在曹操背后的那个男人在曹操困顿无助的时候伸出手来扶着曹操的腰的依旧只有袁绍。

曹操仰头看着袁绍墓前立着的石马然后还伸手拍了拍叹息了一声然后挥挥手示意随行的仆从都退下……

曹操站在袁绍墓碑之前取了笔沾了朱砂在墓碑上沿着雕刻的文字描填了起来将有些褪色的地方重新补上『本初兄你说你养了三个儿子都有什么用?竟然还要我来帮你描这个……』

『本初兄我原本想着要叫陈孔璋那个家伙在你墓前再念一遍檄文的……呵呵后来么想了想算了……』

『本初兄南阳啊现在不在我手里你呢想要回去的话可能还是要再等等……』

『本初兄我看你这墓前的石马石象这手艺简直是……多半是你最疼爱的三儿子立的吧?你看看都像什么?你在九泉之下后悔么?』

『本初兄要是我啊才不愿意立个这么大的墓这不是靶子是什么?要是子孙争气还好说要是不争气呵呵怕是睡都睡不安稳……』

『本初兄……』

曹操一边从上往下描一边絮絮叨叨伴随着身躯越来越弯声音也越来越低咕咕喃喃的都听不清具体在说一些什么了。

在袁绍墓前石桌之上三牲之间忽然有一滴水砸落其上然后晕染而开。

曹操描完了最后一笔将笔和朱砂一丢伸出手来拍了拍袁绍的墓碑就像是拍着一个人的肩膀。

『本初兄我很早就想要叫你弯下腰来让我拍一拍了……』

袁绍原先个头比曹操高所以之前都是袁绍拍着曹操的肩膀。

曹操闭着眼手掌之中感觉不到任何的温度唯有冰凉和坚硬。

『唉……』曹操收回了手往后退了两步到了石桌之前点上了香然后略微拜了一拜插在墓前香炉之中然后再退了两步拢手而立。

四周风声呼啸吹拂着树梢。

许久曹操缓缓的转过身离去再也没有多看袁绍墓一眼只是留下了一句略有略无混杂在风声当中的话。

『本初兄后会有期……』

……_(:3」∠)_……

死去的人不管生前多放不下也要放下而活着的人不管活着多想放下也要背着。

曹操明白荀彧和陈群两个人提出的『考正制』究竟是为了什么也是知道其中蕴含的深意毕竟曹操这一段时间以来曹操大量任用了一些寒门和庶族这无疑是对于世家大姓的一种损害同时曹操又不能像骠骑将军斐潜那么走的极端也没有骠骑将军那边的基础和条件毕竟曹操之下冀州和豫州是属于士族密集的州郡。

所以采用比较中庸一些的『考正制度』自然就成为了荀彧和陈群尽力调和矛盾的政策产物了。

历史上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是为了消减两汉察举制的弊端并因应新的社会形势而力图将荐举大权收归朝廷。并且将人才分为九品明确考评在制度上也是一大进步。至于门阀那玩意从东汉就开始坐大又不是陈长文凭一己之力靠一份九品中正制就生生给捧出来做出来的要是真的仅凭一个政策就能打造稳固一个阶级的地位后世也不会长期处于某某初级阶段了。

曹操荀彧陈群等人虽然没有斐潜的后世思维但是也察觉到了东汉以来阶级固化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曹操之前给寒门和庶族大开方便之门除了是为了保持曹氏和夏侯氏的权柄稳定之外也让许多分不到肉喝不到汤的士族大姓非常不满荀彧和陈群提出来的『考正制度』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扩大曹操统治基础想要取中而行。

其实整体而言庶族的人员质量其实的确大不如世家大姓。

就像是后世再怎么贫困的地区依旧有考上状元的但是如果整体来看所有中举的人员之中出身贫困山区的总是少数。富裕人家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有更好的成才条件所以培养后辈成才的几率自然比什么都没有的贫困人家要高出许多。尤其是看一看后世资本主义国家在大力鼓吹快乐的义务的不用任何负担的九年教育之后又能有多少平民阶层能脱离原本的束缚晋升更高的层面?

当然若有杠精出现那么也没得谈杠精说的都对。

曹操这一次到邺城来有多方面的考量除了稳定冀州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豫州许县的战略纵深太差了。

从骠骑将军前一次的跃马城下就可以看出来不管是走武关道还是从河洛出曹操都难以有效抵御甚至骠骑人马可以直接越城而过直进豫州所以北有幽州南有河内西有中牟的冀州战略防御上就比一马平川的豫州要好了许多。

而想要在冀州稳当下来就不能说完全不用冀州的人但是要怎么用自然是要曹操说了算而不是乡评为主原本的乡野评定举荐制度什么的就不能用了。

东汉后期靠着跟外戚和宦官的斗争各地都涌现出一批名士来他们不愿仕而为官看起来似乎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但事实上他们根本不敢去当官因为一旦上任就等同于站在风口浪尖上……

所以这些家伙表面上装出一副超然的姿态却在野下直接影响到士林舆论想做官的人往往前往投刺干谒请求评价评语要是好了州郡乃不敢不向朝廷荐举评语倘若不好恐怕终身再无出仕的可能。

这一风气甚至连当年的曹操都未能免俗要特意去找许邵许子将讨评语……

对于曹操来说想要稳定冀州就不能让冀州这些所谓『隐士高人』胡言乱语妄加月旦评论进而影响整体政治局面的稳定因此『考正』的权柄就是要握在自家手中的。

这一次曹操任命得负责冀州的考正官是丁冲。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