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诡三国
  4. 第2017章庄禾之事,贷令之律
设置

第2017章庄禾之事,贷令之律(2 / 2)


王昶低头一看上下几眼扫了过去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拱手应下旋即转身而去。

荀攸看着王昶离去拖过另外一份文书刚看了两眼却觉得心绪有些难平叹息一声站了起来背着手在厅堂之内来回转了两圈然后看着空空荡荡的中央主案那个属于骠骑将军的位置微微叹息了一声……

厅堂之外天空阴沉低低的云层就像是压在了头顶上一样似乎有一种力量在其中翻滚又似乎是预示着什么。

在美阳左近斐潜正带着诸葛亮一同查看屯田之地的御寒情况。

美阳原本是给郭汜的封地后来郭汜死后便成了无主之地了也就自然成为了斐潜屯田的一处场所甚至还立了『赤帝宫』……

斐潜并没有让诸葛亮返回武关而是暂时留在了身边充当一个类似于书佐的工作。

主要是先让诸葛亮适应一段时间尤其是改变一些诸葛亮的工作模式斐潜可不想要让诸葛亮变成历史上的那样然后最终活活累死。

因此斐潜带着诸葛亮离开将军府到了美阳一方面是让诸葛亮实际的看一看田间地头另外一方面也是借这个机会灌输一些理念。

就像是现在斐潜就在和诸葛亮讨论关于粮食的问题。

粮食很重要。

因为粮食重要所以能够耕作生长庄禾的田地也就重要了起来。

然后连带着拥有大量土地把持着粮食生产收获上缴环节的士族大姓地方豪强也就重要了起来……

这个链条对么?

如果有错又错在哪里?

『主公欲禁田地售卖乎?』诸葛亮站在一旁抬头看着斐潜问道。

斐潜呵呵笑了笑说道:『自周公分封之始田地售卖便禁无可禁。』

『何也?』诸葛亮问道。

斐潜微微抬头笑而不答。

诸葛亮皱着眉看着顺着斐潜的目光望去若有所思。

在华夏早在春秋战国之际伴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土地买卖就已经开始出现。战国后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宣布『除井田民得买卖』。秦统一华夏后秦始皇又『令黔首自实田』这些都标志着封建统治者正式承认了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随后经过西汉、东汉两朝代的长期发展地方士族豪强为主的大土地者便极度膨胀起来了。

秦之时尽管土地兼并还不甚剧烈但已开始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状况。而从秦统一到汉武帝仅仅八九十年的时间大土地者就频出不穷不仅出现了『以田农而用一州』的秦杨和『以田畜为事』一次就可拿出二十万钱交官的卜式等一般大地主还出现了一些诸如蜀卓氏和宛孔氏那样的以冶铁、经商致富转而添置田业以至『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的商人大地主。

也就是说到了整个的汉代所有人的终极目标就是土地。

出仕是为了土地为将也是为了土地甚至经商之人最终也是将目光盯在了土地上……

所以在汉代完全的禁止土地买卖就是站在了全天下的对立面上。斐潜自然没有那么傻缺将即便是到了后世也无法实现的制度拿到汉代来使用。所以斐潜只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掐死了往歪长的那点苗头……

起初汉代的土地兼并除了部分分封的那些官僚地主之外大部分都是通过经济手段在土地买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至力农畜、工虜商贾为权利以成富』的这些人当中的大多数在起家时并没有什么政治权势既没有任何爵邑也不享受些俸禄因此大体上只能称之为普通大户还没有到豪强的地步。

『秦汉之制列侯封君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即二十万而更徭租赋出其中衣食好美矣……』

斐潜缓缓的说道『……故曰陆地牧马二百蹄牛千蹄角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波山居千章之萩。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

诸葛亮说道:『故主公欲断「素封」乎?』

斐潜摇了摇头说道:『所害之处非其「素封」乃欲求「实封」也!』

纯粹的大地主并不可怕。

就像是川蜀卓氏不也是豪强一时然后现在呢?

所以这些「素封」之家凭籍自己的经济势力不仅仅是任意剥削役使贫苦农民而且开始和官僚相勾结『连骑游诸侯』、『武断于乡曲』成为独霸一方的大豪强的时候才是最真正麻烦。

当下大汉的问题就是这些已经和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士族豪强。

『上干王法下乱吏治并兼役使侵渔小民为百姓豺狼……』斐潜说道『此等之辈何益有之?』

汉代皇帝也一度对于这些豪强动手像是刘邦的『迁地方充长安』汉武帝也派遣刺史巡游监察地方豪强有没有『田宅蹌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等等的罪名然后进行惩处但是这些措施的效果是极其有限的。

这些种种的举措虽然处死过一些豪强大姓没收了一些豪族的土地财产但是没有抓到要点上只是一时抑制了其发展当风头过去之后便是又一波的卷土重来。

所以现在斐潜换了一种方式。

推行『贷令律』。

火热出炉的『贷令律』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表示天下都是大汉子民作为士族更是要作为大汉的表率所以那些贪图钱财表现就是下等小人的行为暴露其卑劣的品格。

尤其是以借贷收取高额利息敲诈摄取民财的行径就等同于暴露了那些混在士族之中的害群之马的丑恶嘴脸因此但凡是颁布定下来的灾害之年地方民间借贷一律不许收取超过百分之五的利息如此方能体现出大汉士族君子堂堂之风视钱财如同粪土的卓卓风姿……

此令一出便是许多人惊掉了下巴面面相觑。

士族都是要面皮的不要面皮的还能称之为士族么?因此道义仁德忠诚等等都是士族挂在嘴边涂抹在身上的东西但是现在斐潜就等同要让地方士族大姓选择是要面皮还是要利益?

百姓庄禾受到灾害一旦被判定为灾年那么在这一年当中的借贷利息不得超过百分之五超过的就要受到严惩这有问题么?斐潜又没有禁止普通年份的借贷利息只是严禁了灾年的利率难道这还有问题?

谁有问题?

难道这律令不是士族奉行的道义体现?不是仁德的举措?不是为了国家为了社稷所应该有的忠诚?

因此斐潜的这一条律令颁发而出顿时关中三辅之地一片寂静。

那个人敢讲一句这个律法不好?怕不是当场就被喷成傻子!但是要违心的讲些好话替斐潜鼓吹一下这个律法好这心里痛啊真是开不了口……

斐潜看着远处立着的牌坊似笑非笑。

当一个地方被封给了某个人之后大多数都会在地头立一块新牌坊表示这里已经是某个人的私人地界了……

又要立牌坊当大汉的富豪又要吃九九六的百姓血肉有那么好的事情么?

『今行「贷令之律」……』诸葛亮说道『或可抑之……只不过……』

斐潜笑道:『还有破绽之处?』

诸葛亮点了点头旋即看着斐潜『莫非……』

斐潜哈哈大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诸葛亮的问题而是指了指前方远处急急赶来的一行人『谯祭酒来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