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诡三国
  4. 第2526章风力水力畜力
设置

第2526章风力水力畜力(2 / 2)


从丝绸到棉花都有。

只不过属于棉花行列的器械相对来说比较少。

棉花对于大汉来说是新生事物从零开始培训学徒到老手显然不现实也不经济所斐潜需要扩大棉花棉布的生产就必须抽调其他织物的工匠或是老手也就是当下斐潜必然的选择。

同样的其他织物产业虽然说纺织原理相近转移到棉花方面上会省一些事。但是其他织物产业之中想要培养出一个老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

所以这就是当下的困境。

因为在秦汉大部分的纺纱缫丝等工序即便是有机械的参与也很多是需要手工去完成的和后世那种按一个电钮什么都不用管了的完全不同。

除非能够改进其他织物产业的器械亦或是发明一种适应棉花的机器。

就拿发展得比较不错的缫丝来说当下最为先进的缫丝机器就是手摇缫车。

机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重复的稳定性。

最开始的时候缫车最初大概只是简单的h型木头架子只是单纯的用来缠绕而已。

后来在战国时期改进成辘轳式的缫丝軖。缫丝軖就基本上有手摇缫车的雏形了。大体上是用竹制成四角或六角用短辐交互连接中贯以轴使用时放在缫釜上面用时直接拔动使之不断回转将缫釜中引出的丝条直接缠绕在軖框上。

秦汉以后成形的手摇缫车才出现。

这是一套在后世看来非常简陋的器械甚至可以说很不方便的模式可是即便是如此也在大汉当下算是最为先进的生产工具。由灶、釜、軖、眼、勾等部件组成的简单解构使得丝线的产出在不断的重复当中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得到相对来说比较优良的丝线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

或许是某些地区条件落后或许是官府对于手工行业的漫不经心在秦汉之间发明出来的手摇缫车甚至一直到了明代的时候还有部分地方在使用让人一方面佩服其生命力另外一方面也确实让人感慨华夏的科技进展是在是令人无语。

这个手摇缫车虽然简单但是无法单人使用。简单来说就是大部分人是无法一手画方一手画圆的并且一直重复不出错。

一般来说需要两个人才能保证一辆手摇缫车可以的有序生产否则除非像是老顽童或是小龙女那样的才可以一手做出抽丝的动作一手画圈做出缠绕的动作

斐潜看着手摇缫车的模型左右翻转着然后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此等便是当下之弊也。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即便是终其一生自采而集自丝而线自经而成环节皆为纯熟无比又可得几匹?新工学院这新之一字便当从此而生。

黄承彦点头。

或许在众多的老一辈的学者当中只有黄承彦比较能够明白斐潜一些举措的含义。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多方面的既要有经书方面的东西也要有兵甲武器甚至是铁钉丝线。

当下斐潜的属地尤其是关中三辅的经济强盛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产品比其他的地区要多而这个多的基础就是斐潜采用了大量机器并且不断的要求工匠去改进创新使用使得在同样的人力甚至是更少的人力的条件下产出了更多的物品。

曹操荀彧还有一些山东之人绞尽脑汁也难以明白为什么斐潜能有那么多的钱财然后他们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一块地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很简单在后世这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剪刀差。

工业和农业的差价是很大的。

山东之人死盯着粮草庄禾等农产品企图以小农经济机经书传家万万年而斐潜一开始就在注重发展工业、商业并且斐潜非常明确的清楚农业是基础也只能是基础并非是一个社会的全部。

就像是人更喜欢坐席子椅子而不喜欢菊花天天贴着冰冷的石头一样有条件了人们都会选择更好一些的。

棉布棉被棉袍在小冰河时期无疑就是最为低廉并且舒适的席子或是椅子。

可是再加大这方面的人力就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产量。

尤其是丝绸。

丝绸在西域尤其是在胡商那边简直就是等价于黄金一般。

同理麻布虽然说胡商不喜欢但是麻布几乎是所有行业都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军中使用得更多也不能随意裁减。

因此在当下只能是从机械入手。

你那些大工匠没什么想法?斐潜放下了手摇缫车模型问黄承彦道。

黄承彦苦笑道:有倒是有一些不过不怎么实用

说来听听。斐潜一边看起其他的器械来一边说道。

黄承彦说道:最开始的时候有人想要说利用水力的结果这里泥沙大轴承经常被泥卡住主公你知道的这和锻打的那些器械不一样

斐潜默默的点点头。

水力锯和水力锻打都不是一直锯和一直锻打的都是要用的时候才会水轮放下去一方面是机器应力未必能持续承受另外一方面不管是锯件还是铁料都不是连续的空锯和空打都很伤。

纺织行业却不一样线是需要连续的断了就意味着很多事情要重头做所以一开起来就不能半途随意停下来

后来有人说用风力的黄承彦叹了一口气这风力比水力还不靠谱就算是不论风力忽大忽小就光这风向风箱么还不如直接用人呢再后来有人想用畜力的结果也是不行骡驴用来拉磨么没轻没重的倒也无所谓但是用来拉线

黄承彦苦笑道:所以绕了一大圈又回来了只能用人力

斐潜也沉默了下来。

虽然说没有亲眼所见但是斐潜听闻黄承彦讲了这么一圈也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经过了多少次的希望和失望若不是斐潜的坚持以及黄承彦作为大考工的科研费用的兜底像是这样的工艺器械的改进一个普通的工匠能进行几次?

后世纺织是用电力的稳定方便快捷的能源驱动纺织机人休息机器不休息的三班倒。

在电力之前是蒸汽水的沸点大体固定也就自然可以有效控制

可问题是斐潜当下既没有电力也做不到蒸汽机。电力就不提了蒸汽机也是需要材料学、冶金技术、制造工艺等都达标之后才能解锁的东西不是说有了煤炭、水和钢铁之后鼠标点击一下然后就自动合成的。

所以兜兜转转一圈回来之后还是没半点进展?

那么怎么办?培养更多的学徒工这是应有之举学徒啊没个三五年都是难以出师的其中或许有一些是师傅有意藏一手但是更多的其个人能力限制就像是在后世也有大批的厂工是根本不想继续深造发展的。

这就很麻烦。

斐潜皱着眉思索着。

斐潜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些将这个问题看的太容易了一些。

这毕竟难免。对于斐潜来说后世那种大机械大工厂的记忆实在是太深刻了多少会影响到斐潜让他不小心就形成错觉现在就是要做出弥补和修正了

斐潜目光在桌案上的各式机械模型上来回巡视着。

肯定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斐潜相信这一点只不过是他一时间没能找出来而已。

斐潜闭上眼回想在他脑海里面的各种碎片忽然之间有一个画面跳跃了出来然后一闪而过。

斐潜追寻着然后转回头又将最先拿起的那个手摇缫车仔细看了起来翻来翻去看了许久忽然之间抓住了之前一闪而过的那个碎片这个若是改成脚踏的方式

脚踏?!黄承彦先是喃喃重复了一声旋即便是拍手道脚踏!对啊脚踏!我怎么没想到?!脚踏哈哈脚踏!

手摇缫车的弊病或者说是短处就是要两人配合一人从蚕茧的锅釜当中抽丝连续在线头上另外一人则是手动转缫车使得丝线可以缠绕在缫车之上若是两个人配合不默契快了慢了就都会导致丝线出问题。

而现在若是改成了脚踏只是缫车转动模式的一个小改变那么纺织工一个人自己就可以控制速度抽丝顺畅的时候踩快一些有些问题的时候就慢下来双手可以解放出来专门接丝这不仅仅是解放了双手还释放了一倍的劳动力!

人呢!去叫大工来!哈哈!脚踏脚踏!黄承彦一手拿过了斐潜手中的手摇缫车风风火火的冲出了陈列室在回廊之中便是大呼小叫的招呼着工匠立刻根据斐潜的设想进行改进甚至都将斐潜扔在了一旁。

斐潜愣了半响然后看着黄承彦等全情投入甚至为了一些什么问题便是大声争吵起来的这么一群人不由得微笑了起来。

这个世界就是在这样的人手里然后在一点点的改进之中变得更强也变得更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