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诡三国
  4. 第2725章最简的木牍
设置

第2725章最简的木牍(2 / 2)


阚泽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先叫来了管档桉的老从事将情报的备档然后才拿着情报急急往尚书台而去。当然备档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一份情报要给老从事抄撰一遍而是将这情报的一些基础信息比如从什么地方来的经手人是谁等等记录一下而已至于情报的主体内容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是不记录的而是要等到情报过时了之后才登记其中的内容。

因为阚泽现在还是挂靠在尚书台之下所以他先找到了荀攸。

荀攸这段时间也非常的忙虽然说尚书台内的吏员也是最多的但是尚书台内的事情也同样是最多的这还是在斐潜给与了各地区比较高的自治的权限的情况下都有这么多的事件行文需要处理。毕竟当下还是大汉中央集权的程度还不是很高。

若像是后世封建王朝那么高度的中央集权地方上大事小事都要上报请示中央朝廷每天要处理的事项就可想而知了。而在这么多事情的情况下皇帝一个人绝对无法批阅那么多的奏折也就自然催生出内阁这个机构进而有了执政大臣。

好的执政大臣确实能减轻皇帝的负担但是不好的执政大臣么……

任何政策其实都像是宝剑两面开刃若一不小心见血了能全数都怪到剑的身上么?

荀攸看了阚泽带来的情报微微叹了口气然后对着阚泽说了一声稍驻便是加快了自己批阅处理行文的速度然后赶在下一批的行文送来之前起身跟阚泽一同前往骠骑府节堂。

在封建王朝之中很多时候官吏干活都是凭良心的。

这不仅仅是在中央朝堂在地方上也同样如此。

因为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指标。

即便是如今斐潜提出了官吏的绩效考核的构思但是如何落到实处以及怎样才能明确的引导地方官吏走向以及更为基层的行为守则并且让每个官吏都去遵守荀攸做不到斐潜也做不到甚至到了千年之后也依旧很难做到。

荀攸和阚泽到了节堂的时候节堂之内不仅是斐潜在斐蓁也在。

有句话叫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还有同样的话叫做富人的孩子早管钱官宦的孩子早当官。

斐蓁见荀攸和阚泽来了便是下意识的站起身先向荀攸和阚泽行礼然后就退往内堂。

荀攸和阚泽还了半礼便是在斐潜的示意之下坐了下来。

斐潜看了看荀攸和阚泽便是问道:『可有何事?』

当然斐潜问的是一句废话要是没事荀攸和阚泽也不会一同前来但斐潜还是要说这么一句就像是大多数的时候说的场面话。

荀攸对着阚泽点了点头。

阚泽从怀里掏出了情报递送到了斐潜的桌桉之前『此乃有闻司西域处发来见闻录……』

斐潜沉默了一下目光停留在那封情报上面动作略有一些迟疑但是也很快的拿了起来看了一遍然后轻轻的放了下来。『此事二位可有何见?』

荀攸微微侧头示意阚泽先说。

这倒不是荀攸推脱而是这个事情是阚泽发现并且上报的自然就是需要阚泽先说一说。

『启禀主公这西域之中吏治已败法不遵循律不责守虽说暂未民乱不过怨藏于下观之如平稍有搅动便是愤涌而出也!』阚泽倒也不含湖侃侃而言『此事不可不察当问西域主事!当择能吏而改之!西域都护亦为汉土当行汉律宜用陇右之法行于西域之中!』

阚泽所言直指要害。

他认为西域的官吏考核制度出现了重大的问题以至于官吏之间贪腐成风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关系到了日常的行政效率更是有可能会影响到西域的民心向背对大汉未来西域的发展来说也到了必须要进行治理的时候。

荀攸在一旁接口道『韩非子有云「明主治吏不治民。」西域吏乱其主有责。』

荀攸的话同样也很直接不仅是指出了吕布的问题而且也表示了这是斐潜的问题毕竟斐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吕布的『其主』。

直言好听么?直言大多数都不好听的但不管是荀攸还是阚泽都清楚他们直接这么说斐潜不会因臣子直言而生气所以他们才敢直说。

斐潜捏着胡须有些苦笑。

他知道西域会出问题但是他也没想到会这么早就出问题。吕奉先难道我送给你的左传你都没有看么?再怎么也要看个开头罢?要知道左传开头就是『郑伯克段』啊!

『昔日李文优仍在之时以西凉旧法定西域之律……』斐潜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西域之道乃文优之遗愿……』

李儒当年作为大汉朝廷实际事务的掌权者也是有设想过要怎样架设出一个他认为合适的政治制度吏员法规西域就是在李儒无法在大汉境内施行他的想法之后到了西域之中结合了斐潜给与的新思路重新规划出来的新的尝试。

在李儒的观念之中也是西域律法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任用胡人不管是胡人雇佣军团也好还是西域地方邦国委任也罢对于胡人的态度远远比大汉中原要宽泛得很多。这是西凉生活带给李儒的影响也是李儒给与西域的影响。

大汉早期对于胡人的排斥以及对于居住在边境的汉人的歧视在李儒成长和学习过程当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所以李儒在他获得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之时就在不断的寻找其中的道路他规劝董卓收纳胡兵甚至是吕布他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和睦的胡汉交融的大汉王朝甚至到了生命的晚期也在试图在西域实现他年轻时候的理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斐潜之所以敬重李儒并非完全是因为李儒对于斐潜有恩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斐潜在李儒身上看到了勇于去改革去尝试去突破去改变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山东士族身上很少也或许就是这种精神使得李儒和山东士族那种陈腐守旧格格不入。

时代会变化大汉需要创新。一个王朝要是阶级严密封锁上下不能流通那么也就意味着走到了末路。

『吏治之事乃国之重。』斐潜微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上古舜典就有三载考绩之语三考而后黜陟幽明庶绩咸熙。故西域之乱法乃吏治之所故当行吏治考核。以听之六计审之八法。』

斐潜所言的『六计』是指『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辩』六个方面而『八法』则是对行政机构部门的考核主要考察各部门间隶属关系是否清晰、是否严守部门职责范围、部门间的联络沟通是否遵守相关规定、部门常规事务处理是否得当、各部门是否按章办事等等……

这『六计』和『八法』并非是斐潜之所创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据说是周王所创当然这个周王所创和大多数的周王所创一样可能略有出入但是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

甚至在秦国还专门颁布了像是员工手册公务猿守则之类的官吏行为规范称之为《为吏之道》。其中规定吏有『五善』即『中信敬上、精廉母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龚敬多让』若是『五者毕至必有大赏』;也有『五失』即『夸以迣、贵以大、擅裚割、上弗智害、贱士而贵货贝』。

同时还苦口婆心的一再对吏员进行强调『戒之戒之材不可归;谨之谨之谋不可遗;慎之慎之言不可追;綦之綦之食不可赏』!当看到这些规章制度的时候让斐潜感觉甚至是华夏当时领跑了整个世界!

在那么早的年代华夏就已经有了对于吏治的思考甚至已经提出了相关的规定制定出了相关的律法只不过……

『西域弊之自当治之……』斐潜肯定的说道『不过二位大汉之初有藩之乱今有西域亦有乱生。这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治病所不能亦当为良医可终究不如未有形而除之是也。善战者当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西域之属便是战场若以二位为将又是何以战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