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诡三国
  4. 第2785章泾渭难分清与浊,古今皆为正经解
设置

第2785章泾渭难分清与浊,古今皆为正经解(2 / 2)


『此番正解不知花落谁家……』

鼓声通通停歇的时候当司马徽穿上了隆重的衣冠出现在青龙寺高台之上的时候几乎让原本熟悉司马徽的观礼士族子弟认不太出来。

因为一直以来司马徽都是穿着比较简朴的。

这么隆重的装束或许是司马徽到了长安之后的第一次。

在绝大多数时间之中司马徽都让人感觉像是一个普通的农夫老者。若是旁人不介绍一般不熟悉司马徽的人还真不会觉得司马徽和其他农夫在外观上面会有多少的差异。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司马徽身穿锦袍博冠广袖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在加上身上衣袍的锦绣花纹在繁华之外也充满了威严。

在司马徽的眼眸之中却在欣慰的同时略带了一些落寞。

他一直以为终于有一天他会和郑玄同时站在这高台之上分庭抗争在万众瞩目之下分出一个上下高低来。

当年他来长安为的就是在经义巅峰之上抢占至高之地的。这是他最大的心愿可是当他站上了这个或许是代表了经义之学的巅峰的时候司马徽却感觉有些茫然了……

司马徽一度非常痛恨郑玄他想要打败郑玄将郑玄踩在脚下。

这似乎是他半生的努力奋斗的方向是他辗转反侧的执念。

直至今天。

司马徽单独的站在了台上而他身侧左右并没有郑玄。

在某种意义上他打败了郑玄。

但是在某种层面来说他也输给了郑玄。

在那么一瞬间司马徽似乎觉得站在这样一个高台之上接受着万众瞩目其实并不比当年他独自一人在低矮茅屋之中读得一篇妙文来得更有充实感更有幸福感。

站在台上朝着四下拱手以礼的时候司马徽忽然有些感激他的对手他的劲敌郑玄起来当年如果不是以郑玄为目标如果仅仅是满足于一地之名或许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也不会成为青龙寺大论正解的奠基人。

其实活到了这个岁数有很多事情其实司马徽都能看得很清楚。

经义上面的东西世家士族方面的事项还有这个天下的走向等等其实司马徽心中多少有了一些数。对于司马徽来说他不愿意去插手天下的事情因为那会将司马氏一族推向风尖浪口反而会失去了在经义上面的所谓『中正』。

可是有时候又不得不涉足其中。

就像是庞氏。

虽然庞氏对于经义的研究很深特别是在易经黄老之学上但是就算是庞德公依旧在世都不能成为青龙寺这样一个经义巅峰上的主持者一个奠基人。因为庞氏和骠骑勾连太深了所以庞氏说一些什么总是避免不了会有人特别是山东之人会私下滴咕。

司马氏出身河内温县现在虽然迁来了河东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司马氏还算是比庞氏更能代表『公允』一些的代表了『在野党』的代表了曾经是大汉之中声音非常大的『清流』一派的声音。

至于能代表多久司马徽也不清楚。

天子骠骑丞相。

这个局面似乎已经是越来越走向了绝境。

就像是原本的今文古文的经文差别一样。

曹操不可能交出手中的权柄给天子也不可能放弃武力控制朝廷。曹操甚至可能走向董卓的老路甚至废黜天子重建皇统。如果曹操把权柄随意的交出去以天子现在的实力很明显就是君弱臣强随时会遭到各地诸侯甚至是朝中其他大臣的挟持而导致皇权沦落引爆更大的祸乱。

当年董卓死后司徒王允主掌权柄如果他处置得当极有可能挽救社稷但他把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天子之上拒绝了忠臣的劝谏一意孤行结果把挽救社稷的最后一点点仅存的希望也葬送了。

同样的骠骑也同样放不下手中的权柄。

谁轻易的放下手中的权柄谁就必然惨遭屠戮。

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脱其麾下的不管是将领也好士人也罢为了生存必然会掀起血雨腥风当年雒阳、长安连续兵变的一幕将再度重演。

然后大汉的一切也就都完了。

司马徽想想就不寒而栗。

究竟未来会怎样?

司马徽看不穿未来的重重迷雾但幸运的是司马徽觉得他眼下看见了一些道路的轮廓。

这个轮廓就在脚下就在当下。

就在长安城就在青龙寺。

原本司马徽以为古文今文势不两立只有倒下去一个另外一个才能站得起来但是司马徽没想到的是骠骑大将军竟然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子一个新的方向……

正经正解。

若是之前有人和司马徽说什么今文古文能共存能够携手同行司马徽绝对会觉得是痴人说梦痴心妄想因为在之前的大汉确实也在事实上证明了不可能共存。

那些年当中郁郁而死的古文学士不知凡几!

然而形势的发展使得古文今文的融合成为了现实。

就在郑玄生命及及可危的时候司马徽原本这个最大的潜在反对派却站了出来并没有一味的表示古文有多么的正确和高尚而是承认了今文的地位并且和郑玄一样表示今文古文并重只要是正经正解就不分今文古文。

如今就是经学之中最为关键的时刻了。

如果说司马徽一味的强调古文摒弃今文那么定然也会使得原本学习今文的士族子弟无法接受矛盾必然日益激烈最终导致重复之前大汉的冲突就算是到时候骠骑以武力进行压制也失去了原本青龙寺大论的本意同时司马氏一家也会失去了在经学地位上的这种超然。

因此最终司马徽接过了郑玄的旗帜承认了郑玄的伟大并且愿意站到了郑玄的这一条线上来彻底的舍弃了原本在司马徽心中推行古文的『执念』……

这虽然与他的初衷不一致却是当下他最好的路。

司马徽环视一圈高声而道:

『夫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待天下君子以长者之道可谓至善也。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承其良而舍其弊也。』

『古之君子责己重周带人轻约。重且周故不怠轻且约乐为善。《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此乃君子之道是也。』

『又今古纷争自汉而起三百年不断可谓忠义仁厚乎?今文讥古文讽如无一是处乎!岂非责人详其待己廉?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者洋洋乎以为得之矣!』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也。月旦之评某为良士其应之者必其人之与也或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或则其畏之也。若非如此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由此思之古今莫不如此焉!』

『今得骠骑点拨得正经正解之论除冗余去繁复清原本正文章以天下之经学授天下之民众!』

『青龙寺正经合有《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已全数勘核标明句读定为正经之本也!』

『青龙寺旁经以《孝经》、《论语》、《孟子》、《尔雅》为四经勘核正论剔除谶言明正本论参为旁经之本也!』

『青龙寺正注正解以荀氏注易孔氏注书毛氏注诗郑氏注礼……』司马徽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朗声道『蔡氏解春秋庞氏解孝经司马解论语……』

『何氏解公羊……』

『种氏解穀梁……』

『贾氏解尔雅……』

『……』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