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4. 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对待
设置

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对待(2 / 2)


更是许多官员跪地磕首感谢陛下和太孙殿下的恩德。

在奉天殿里当官真的是太难了。

处于陛下的眼皮子底下锦衣卫的监察中想要稍微贪一点那都是极为艰难的事情。

也就是说现在奉天殿的官员不说全部吧九成都属于清官的行列。

不是清官也在这里待不了多长的时间就得横着被送回家。

反倒是地方上的官员监察力度没这么大不贪银子贪点吃食问题是不算大的。

这不是还有个词叫孝敬吗。

百姓商人‘自发’送点吃食也谈不上贪污受贿不是。

有关官员俸禄改革的具体条例在第二天的时候就登上了京师邸报了。

对于百姓来说也算是一个很好的谈资。

“这官员的俸禄也不算高啊从九品的官每月才五贯钞这在京师里找份活干稍微卖点力气的也都差不多了看来这官老爷也不好当啊。”

有汉子听完说书后不由开口说道。

不过立马就遭到了旁人的教育。

“这可是朝堂发放的俸禄能跟卖力气的相比吗再者你没听着说吗衙门里可是管一日三餐三餐呐据说若是因事加班还有宵夜享用。”

“这衙门里的饭食你当是跟咱们吃的一样嘛就那点钱财也不知能吃多少餐便也就没了。”

那汉子听完这话完全没有理会其中的挖苦之意反倒是憧憬的说道:“这衙门里的饭指不定每餐都有荤腥三餐还能有夜宵当官是真的好。”

“指不定还能管饱呢。”

听着这话周边的也跟着笑了起来同时流出羡慕的神色。

正巧在这个时候说书先生讲述着关于衙门津贴的事情。

不仅是吃饭问题还有各项补贴福利赠送简直让人平白要羡慕几分。

羡慕归羡慕但在老百姓来看这也是官老爷们正常的需要的倒是生不出什么妒忌之心。

能够当官老爷的哪个不是饱读诗书才学深厚。

比自己这些老百姓活得舒坦些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过对于很多从商的来说听到说书先生的讲述后反而生出了一股自高感。

大明的兴商之策让许多投身进去的哪怕是大字不识今年也都是赚得盆满钵满一个月进账十几贯钞都算不得什么挣大钱。

赚上百贯钞的也是经常听说。

而他们也是京师消费的主力军。

钱来得快自然就没那么在乎花了就花了明日再赚便是。

娱乐业在京师的发展是越发火热了。

据不完全统计单单是今年在京师新开的青楼就已有数百之多。

其中有路子的还从远洋之外招来许多外族女子凭的一股子猎奇猎艳生意极为红火。

诸多青楼也是有所有样。

若是在这个时候的大明在青楼见着什么黄头发蓝眼睛的外族女子不要惊奇实在是太多了。

有需求就有市场。

海禁解开后海贸变得更加的频繁起来京师的热闹整洁礼仪文明还有包揽着全世界的商品让所有来过的人无一对此繁华不心生留恋。

尤其是从战争之中被大明的商人给买过来的外族女子更是来到此地根本就没有走的意思了。

不过现在大明的律法尤其是在户籍上面只针对于大明国人其他的想要加入大明户籍尤其是京师南京这边的就比较麻烦了。

女子还好一点便是能够找个京师户籍哪怕是大明户籍的嫁了便就可落户大明。

男子就麻烦一点若是没有贡献或者有技艺才能的户部下设的部门是不会给其落籍的。

而非大明户籍之人在许多律法层面没有享受的保护。

虽说没有明文规定非大明户籍就要低人一等但现实的情况就是低人一等。

比如有户籍和没户籍的争执见官就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在一些桉件上有所袒护是极为常见的现象。

对于这些朱英也有所了解知道有些许不公但并没有去改变的意思。

为什么要改变区别对待挺好的。

便就是这样才能让其他外族外国之人心向文明心向大明。

从深层次来说大明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这里没有汉人蒙古人等等的区分。

只有大明人和非大明人的两种概念。

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人口这也是朱英要进行的一个方式。

区别不公正的对待往往会让更多人对于大明更加向往。

用朱元章的话来说咱大明的百姓还管不过来呢哪里有时间去管这些外族之人。

在官员制度这边敲定之后朱英便在此出宫开始商定关于工人工会的事情了。

工人工会在如今的大明是很有实行的必要。

因为工业的发展的基石就是工人群体。

普通的劳工是工人有技术的工匠也是工人甚至是大夫等人都属于百工的行列。

很多创造科研的发展最早哪有什么科学家的存在。

便就是工人在推动。

具体点来说便就是技术工种。

这些经常在一线工厂里干活的人往往会蹦出几个脑袋灵活者他们发展出更为快捷便利的施工方式。

有着丰富的实际经验的他们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便就属于近现代科学家的雏形。

只是因为读书少所以不能形成更为系统的理论方式。

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是需要大量的先辈独自摸索。

朱英虽然有着前世的经验可他并非是什么百科全书对于很多事情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大的方向清楚但是小的方向那就一窍不通了。

只是不管如何先保障工人的利益至少不会平白受到别人的剥削才是关键。

出宫之后的朱英便开始微服私访所有的工厂了。

不仅仅是民间的工厂包括自己群英商会下的厂子也是要走访的。

自从上次刺杀的事情过去后朱元章对于大孙的个人武力就有了一个很是充分的了解。

所以对于大孙的出宫探访也很是放心。

不过自然还是要有随身侍卫陪同便是玄甲卫也会在朱英出宫的时候开始进行外出演练。

这边是有什么情况的时候只须朱英身边的侍卫向天放上一信号火药便就立即行动即刻护卫太孙殿下的安危。

在如今的大明是严禁火器私自民用的这也是朱英在发展火药司的时候定下的规矩。

但凡有私藏火器者一律严惩不贷大额罚金没收火器。

若有凭借火器伤人者视情节严重程度处以十五年往上劳役或流放死刑。

不过对于海贸的商人出国在外享有特殊的优待。

毕竟大明之外尽皆属于蛮夷之地为保护大明百姓在外之安危得通行出大明疆域者可按照人数在沿海火药司租借一定数目的火器。

这个火器的租借是需要还的若丢失达三次者则终身取消租借权这也是为了不让火器大规模的流失别人做起火器生意来。

现阶段的火器工匠都是牢牢的掌控在朝廷手中即便是一些分部多数没有完整的工艺传承只能做一些安装的分配工作核心技艺自然只能在京师完成。

朱英去探查工厂自然不可能说是普通人哪怕是连门都进不去。

自然也不能以太孙殿下的身份那肯定什么都看不到。

工厂目前还是隶属于工部管辖下属新设工监司便就是为单独管辖民间工厂。

理论上来说便是群英商会下面的工厂也在其掌控范围内。

朱英则是以工监司官员的身份开始对于各路工厂具体情况的探查。

和随身的侍卫自然就是办成随从之类的。

虽然年纪有些轻但目前的官府中一些勋贵子嗣上任也属于极为正常的现象。

走访探查是一个很麻烦过程哪怕是京师周边也不是说两三天内就能完成这一查便就是半个月的时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