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回到明朝做千户
  4. 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
设置

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2 / 2)


黄来福就看到镇内有许多强壮的流民流着汗水顶着烈日在为行商们担包抗货这些人每月的月粮甚至只要两斗虽说酬劳低但还是人人趋之若鹜。可惜镇内工作岗位不多大部分的流民还是要前往太原等地碰运气。

这种情形让黄来福羡慕得心抖抖的这么低的人工这么强壮的劳力自己在五寨堡就没遇到过。可惜相比之下五寨堡那一边确是太偏僻了一些吸引人口难啊。

带着这种情绪黄来福又上了路顾云娘等人当然没有黄来福这种感慨几人只是兴奋地议论着自己又看到了什么好东西又买到了一些什么好货色。

此后一路行去基本上都是农业情况凄惨很多农村都陷入了破产的边缘唯独只有一些城镇商业繁华。众人这些天都是沿着汾河行走在经过古交县后汾水拐了一个大弯眼前豁然开朗已经出了山区到了后世称为晋中盆地的太原大平原。

这里是汾河的冲集地河网密集灌溉方便肥沃的土地一望无际向来是晋省最重要的产粮重地和商业中心。黄来福仔细观察这些田地的肥沃情况虽然超过五寨堡各地但田中庄稼的长势却比五寨堡各个农场颇有些不如。

不过比起岢岚州城一路来的州县村镇这里的农业情况已经算很不错了毕竟这里是晋省最重要的地方灌溉系统发达水利设备完善这年景再干旱这一带河里井里的水还是勉强够用的。黄来福估计以今年这个大平原的产粮来看应该可以养活太原附近州县的百姓们但要他们向外输粮却也是有心无力。

看着各处田地劳作的农夫虽说他们的耕种方式牛梨等工具都比岢岚州过来的州县们要先进一些但比起黄来福的大农场耕种方式这效果还是远远不如。如果这些田地都属于黄来福的话依他的大农场计划他有信心整个大平原的田地产粮便基本可以满足山西大部民众的需求。

可惜啊这里州县密集这一带的田地大多是属于民户们所有黄来福只能看着干瞪眼流口水了。

越近太原各处的城镇也就越热闹人口越多在这些地方行走的民众脸色都好了许多神情也更是悠闲。

太原及附近是晋商的大本营明代全国较大的商业城市有33个山西就有太原、平阳、蒲州三处可见山西商业的繁荣。当时晋商富甲一方的巨商大贾不计其数连有数十万家财都不能算是富裕。往往拥有百万或千万身家才能称富。这些巨商大贾的集中之地自然是货财辐辏繁盛无比了。

这处处繁华只看得顾云娘江大忠等人目瞪口呆众人以前只觉得岢岚州城已经很热闹了但和太原附近比起来以前那些地方现在看起来只象是个小城镇。

不过黄来福却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繁华和富庶后面的畸形现象一方面是路上城中前呼后拥衣着华贵挥金如土奢侈到极点的富豪人家一方面是各处脸有菜色形容枯槁的流民人群。

一方面是富者土地连绵华屋广袤一方面却是贫者连立锥之地都无——这就是大明朝中后期一个怪异的情形:土地兼并贫富悬殊严重。

土地兼并情况至少在明孝宗时还不严重顾炎武当时就称赞此时:“家居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但到了隆庆年间时已经是“则尤异矣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起者独雄落者辟易了”。到了万历时期土地兼并贫富悬殊就更是严重“则迥异矣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贫者不能敌富少者反可以制多。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

据黄来福的观察这太原平原的田地大部分便为官吏和大商贾所zhan有造成的后果是产生了大量的流民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而贫富悬殊商业的畸形繁荣也带动社会风气的极速恶化整个大明都从服饰、房舍、器用、婚娶丧葬等快速奢侈化而且那些官员和大商贾获利后没几个人行善积德却大多竞相奢侈且性鄙啬。带动了社会风气的恶化这就是商业兴盛后带来的丑陋之处。(未完待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