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钢铁时代
  4. 第三百二十九章 百年大计
设置

第三百二十九章 百年大计(2 / 2)


“教育!”众人的表情开始变化了有的人了然有的人依然疑惑坐在主席台上的几位家主说实话包头的人员增加特别是工人增加工人不单单是一个人前来他们都会带着自己的家属前来老婆可以找活干但是孩子们就是一个问题有的就是随便玩大的看小的小的带不会走的可也有一些比较有远见想要让孩子学点东西看到这种情况很多地主和商人们纷纷的慷慨解囊投资兴办教育短短的2年包头多出了21个私塾和7所新式学校这些学校规模有大有小的可是总体而言可以容纳3000人就学。

“我们不是兴建了不少的学校么!”杨世堂很不解的说道杨家本身跟随杨元钊比较早杨悦又是杨元钊的好朋友一手主导农业研究所的工作杨家也因此获利不少杨家的传统本就重视教育的有了资金之后除了紧跟着杨元钊的脚步也很注重兴办教育不但在山西建设了3所西式学校在包头也兴建了一所而且是规模比较大的。

“我知道但是这些远远不够!”杨元钊扫了众人一眼平静的问道:“不知道大家统计过了么包头现在有多少14岁以下6岁以上的少年!”

“这个我知道大概是30万!”刘澍说道他是包头目前的管理者借助着城管的力量进行了简单的户籍登记不能说包头绝对的数额他知道大体上面的情况他还是知道的目前包头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130万而且还以每月5万以上的数字在增加最关键的是除了大批的工人前来妇女儿童也是增长生力军。

百万人的城市30万的14岁以下6岁以上的少年这个比例不算太低可见这个时代人口增长的旺盛年轻化特点特别的明显特别是在包头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一般2级以上的技工一个人工作就可以养活全家的情况之下新增的新生儿更是数量巨大仅仅是去年一年就有超过3万名新生儿在包头诞生这代表着3万个左右的家庭又添丁了。

主席台上的众人似乎有些明白了杨元钊的想法了愕然的看着杨元钊果然在杨元钊的嘴里吐出了这么一句话:“我想要让他们都上学啊!”

下面人震惊异常特别是刘澍张张嘴最后才说道:“元钊你在开玩笑么的?让他们都上学这金山银山都不够啊!”

包头拥有庞大的工人队伍也拥有海量的人口每年的工农业产值大幅度的攀升足以让大部分过上幸福甚至是不缺吃穿的好日子可是教育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办学不单单是有一个场所有教室就可以了关键在于需要有足够的老师3000人的办学条件不是众多商人地主的极限可是在他们看来最多再增加一倍也就是说六七千人的规模他们还能够负担的起。

可是杨元钊的目标是30万人30万人一起上学想想都觉得可怕哪怕一个老师照看10个学生也需要有3万老师整个全国有没有这么多的老师都说不清楚更何况一个学生不单单是学习本身的耗费还有方方面面这需要多么大的投入当数量达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任何一个微小的数字乘以基数都会是一个庞大的无可附加的数字更何况一个学生一年所花费资金绝对不小。

下面跟杨元钊相熟的股东纷纷的劝说杨元钊想要他打消主意可是杨元钊主意已定之前他拥有新华字典拥有学习语言文字的利器汉语拼音为了避免大幅度的反弹为了防止清廷中枢知道他选择的是暂时放下现在终于决定在包头这座城市上面书写新的篇章了教育是必须也是一定要发展的哪怕独立推动也在所不惜。

杨元钊想了想解释道:“大家应该知道德国吧德国之所以能够强大就是因为教育特别是俘虏了法国元帅的小毛奇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投资会亏损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办教育能够让一个国家灭亡的!”

德国大家都知道新兴的列强之一一定程度上德国在中国的影响力也是日益的提升德国的陆军还有武器装备都是第一流的听说他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国获得了独立可是大家对德国的崛起知道的不多。

杨元钊不是一个满口胡说的人之前2年在包头的埋头发展让他树立了相当的威信和口碑再加上外国的崛起作为例子众人都知道钢铁基地的建立是为了让包头变成东方的鲁尔既然德国重视教育那就投入吧。

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投资教育本就不是一件难以选择的事情自古以来都重视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可以说是深入人心的可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教育基本上都是少部分的精英的事情跟大众没有关系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教育肯定是要花钱的而且花钱绝对不少。正是这个投入让所有人犹豫毕竟如果学私塾还好说一个夫子一年一点的花费不会超过一两元银元这对于包头而言不算什么大数目即便是30万人的总数也一样可是杨元钊所说的应该是西学不但教师难找投入也很大。(未完待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