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钢铁时代
  4. 第六百一十九章 三个条件
设置

第六百一十九章 三个条件(2 / 2)


本以为提出的要求会由穆默上报之后才能够得到最终的解答可是穆默极为肯定的回答这让杨元钊微微的有些郁闷可是转眼间他就释然了他来到德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复制德国的工业层次借助这一体机的神奇功效给中国西北奠定工业基础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其他的个人荣辱得失又算的什么。

没有什么比一个国家的巨大部分的工业领域都向着他来开放来的更好的了换成别人最多只是浮光掠影的看了庞大的规模经济但是对于杨元钊来说他可以用一体机复制全部的设备当要给工厂全部机器的设计图出现之后自然能够通过熟知的科研人员进行分析把这个工业体系给复制。还有一整个德国公海舰队只要中国的造船业达到生产战舰的程度那么中国可以凭借着这一批的图纸达到一战之前德国的水准这样的层次不低了

不管如何这一次德国之行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那么唯一的就是等待如何尽可能的提升包头的基础让包头能够顺利的消化这一次提升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间但是只要消化完毕西北能够真正的站稳脚步。

对俄国一战反应了西北的实力一样根据经验来整合发现西北产业有一定的问题运转总不是那么的通畅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杨元钊在后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发动机工程师了解的多的就是发动机的行当其他的只是根据印象西北的发展有些畸形几乎是杨元钊在一体机的帮助下硬生生的推动的

一方面一体机可以帮助杨元钊复制到各种机器设备另外一方面洋务运动数十年的成果被他吃下了之后又用利益和福利等东西硬生生的把产业工人的数量扩大这个在后世已经验证过的方法在短短的4年时间之中为西北培养了数以百万甚至是千万计的工人彻底的让西北度过了难关。

当然了这样硬生生的提升并不是正常的方式这种情况之下漏洞肯定有甚至不和谐的地方也很多也就是中国超出想象人力优势加上一体机和西北疯狂的爆海的情况下生生推出来的生产能力。如果在后世这叫假大空这叫硬着陆这叫产能过剩可是在这个产能就是一切的一战之前这却恰恰成了优势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创造出来的奇迹。

杨元钊很清楚如果不是一战马上来临他或许不会一下子把西北的制造业程度爆到现在这个程度这样的拔苗助长即便通过一战而获得丰厚的收益也会在一战之后的调整期到来的时候出现问题到时候单边的军事重工业为主体的西北必然会出现多极不平衡的状态一如后世的苏联一样被这种不平衡玩死了。

正是对历史又特别的了解之下杨元钊才会重视这一次的德国之行不但亲自前往而且做了很多的预案对他来说这一次的德国之行不但是完整的补强中国的制造业把最顶尖的制造业能力从一体机生产到真正的生产过度过来的另外一方面通过考察德国的制造业布局对西北的制造业进行一番手术刀一样的改进的只有自身安全了自身强大了西北才真正的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最少完成祖国的统一并且开辟疆域为未来的国人争取到更大也是更加优势的生存空间

当然了杨元钊同意的情况穆默还需要向国内报备只不过现在已经进入到了苏伊士运河之中了在通过运河之前是无法发送电报的。

苏伊士运河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190千米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短短190公里却省去了绕行整个南部非洲数以千万海里的里程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

现在这个运河牢牢的控制在英国人的手中看过了马六甲海峡再看看苏伊士运河杨元钊才真正的明白一条交通要道对于海上运输的作用马六甲海峡拥有远比这个运河更宽广航道除非是集中重兵否则根本无法封锁超长的海峡不可能用的舰炮完全封锁可是苏伊士运河不一样两岸的炮台一部分的陆军足以控制住他除非从陆上。

苏伊士运河还有另外一头横跨的直布罗陀海峡英国人控制者两个点就足以让地中海在英国的控制之下后世也是如此意大利奥匈帝国甚至是土耳其只是在地中海之中对战战争的烈度从来没有扩张到北海之中而德国没有了其他盟友的支援只能够独立的抵抗英国压力变得极大也因此德国放弃了常规战略采用无限潜艇战的根本原因。

苏伊士运河来源于苏伊士地峡它跟巴拿马地峡一样是世界上比较关键的所在借助着地峡英国人在几十年前开凿了这个运河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联络减少了数千海里现在这个运河只能说比较的简陋甚至两边还保持了原来地峡的原貌。

哪怕是军舰在苏伊士运河之中也必须按照规定无法排成整齐的阵型好在只有190公里因为英国人的重视在没有开战之前通行这个运河的安全是有保证的唯一的弊端就是速度较慢所有的船只必须按照规定的速度缓缓的前行每经过一个船闸都需要耽误数小时到半天的时间等到全体通过了苏伊士运河之后已经是三十六个小时之后了。

终于踏足到欧洲了在出了运河之后战舰稍稍的编队向着地中海的深处而去了。r655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