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凤凰面具
  4. 六、两老残局(下)
设置

六、两老残局(下)(1 / 2)


祝童给陈老倒上杯酒自己干脆拿着酒瓶灌两口说:“如果陈老是为了望海医院大可不必了。把望海交给华夏一是不想便宜别人二是只有华夏能抗得起来。要感谢的是应该是我。”

“你就不问问我能为你做些什么?”陈老慢慢抿着酒问。

“陈老没有与范老一般在这个时候离开就足够了。”

“瞧瞧这个。”陈老从口袋里取出一只珠圆玉润的负桃玉猴;“以你的眼光看它价值几何?”

祝童接过把玩入手就感觉不凡。玉猴高不过两寸身段窈窕顽皮灵秀。奇就奇在雕着巧妙地利用玉猴的身体动作雕出了七个或大或小的透空孔呈勺子状暗合星图北斗七星的阵势。

“小子不敢乱讲……”祝童沉吟片刻才说;“这是老物件三十万总是有的。”

“确实是老物件;”陈老接过玉猴爱惜地把玩着;“可它只是老物件的一部分。苏总监来看你几次了没敢打扰你。她说你还没吃午饭喏我让她放那里了。你饿了吧吃饭去听老头子讲个故事。”

祝童早看到花架下摆着个食盒也确实恶了。听陈老如此说就不在虚伪拿过食盒边吃边听陈老讲故事。

原来这只玉猴本是一件大型玉雕群猴献寿中最不起眼的组成部分。文革时陈老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干校里人员繁杂多是历次运动中被清理出的走资派和一些反动学术权威。

陈老与范老就是在那里结识的。

干校建立在一座废弃的祠堂里陈老和范老都属于第一批来的为后来者整理、建设房舍就成为他们的劳动改造中理所当然的事。

两人年纪相仿又都是经济领域的干部很快就成为朋友。有一天他们两个一起挖地基在祠堂不远处的一株古树下挖出了只大缸。

里面有银元之类的金银财宝也有一些玉器其中最显眼的是尊一尺高的群猴献寿玉雕。想必是祠堂的主人为了躲避战祸不得不把家里值钱的东西藏到此处。

在那个时期这样的发现不可能躲过干校管理人员的耳目。他们很快就把大缸收缴并封存起来说是要上交给有关部门。

群猴献寿玉雕被一块红色的丝绸包裹着。

半年时间过去了有一天范老接到了清理厕所的任务在茅坑底部发现了一块红绸残片。范老来自江南对丝绸特别是苏绣有些研究。建国初期的时候丝绸与苏绣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

正是从这块残片上的图案中范老认出这片红绸正是包裹群猴献寿玉雕的那块。

范老不敢声张只在没人时对陈老发牢骚说他们发现的那些金银珠宝都被人贪墨了。

陈老忙问原委范老就把自己的发现说了。

隔天两人一起去清理茅坑在更深的地方发现了两块残破的玉雕;正是那群猴献寿玉雕中的两只猴子。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个玉雕被人打碎了其中的两块被人扔进了厕所。

两人一边叹息那些人贪婪又惋惜那些人不识货。因为恰好两人都属猴他们把两只残破玉猴清理出来每人收藏了一只。

过了几年两人相继从干校解放出来陈老回北京范老回上海两只玉猴就成为他们那段岁月的纪念品。

“玉是最娇贵的不琢不成器不养则神韵流失。”陈老又拿出一个物件递给祝童;“这只在你看来值多少钱?”

也是一只猴子手里捧着个金元宝。只是玉色灰暗残破出尚可分辨无论才材质还是从气韵上看两只玉猴都不能相提并论。

“一两万吧至多不会超过五万。如果用心滋养几年请高工琢磨一番定会升值。”祝童暗叫可惜。两只玉猴明显出自一块玉料落到不同人手里命运不同价值竟也天差地别。

“李先生再用点心思猜猜这两只猴子那只是我收藏的那只属于范老?”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啊。”祝童拿起两只玉猴端详片刻思量一阵把那只残破的元宝玉猴推到陈老面前;“这只应该是您老所藏。”

“为什么不是那只?”陈老眼里泛出意思欣慰狡黠地问。

“因为华夏。”祝童很有把握地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