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重生之全面复兴
  4. 第八十七章 盆满钵满(四)
设置

第八十七章 盆满钵满(四)(2 / 2)


今年全世界约超过100家电影公司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制片人、赞助商、经销商将汇集于此洽谈合作。

江之强家族就会与一些香港的独立戏院进行合作大家一块出钱购买电影回港播放这是他们抵抗“邵氏”和“嘉禾”的重要手段。

很多欧洲的年轻导演更可以通过三大电影节的“电影市场”将自己的名字和作品一同推销到全世界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进入好莱坞的舞台。

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每年都会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与获奖的导演进行接触若是遇到一些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电影他们也不会吝啬合作比如买下北美地区的发行权或是直接与导演洽谈合作。

这些公司有时会邀请获奖的欧洲导演到美国拍摄电影虽然八成是小制作但对于财大气粗的好莱坞来说这种小制作至少也是百万起步了。

这些获奖电影即便太艺术但也不会缺乏欧洲电影公司抛来的橄榄枝总之只要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拿了奖最差也能回国混出个人模狗样了。

大佬发现这个位面的“柏林电影节”除了奖项设置没什么变化在参选和放映规则上都与记忆中有很多不同。

“柏林电影节”的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其中“金熊奖”只颁发给“最佳影片”所有奖项按价值高低的排序是:“最佳影片金熊奖”、“最佳影片银熊奖”、“评委会特别银熊奖”、“最佳导演银熊奖”、“最佳男演员银熊奖”、“最佳女演员银熊奖”、“最佳短片银熊奖”。

这些奖项与原本位面没什么不同但参选过程却大变样怎么看都像是在参加世界杯。

电影节前后为期两周今年“柏林电影节”的参赛电影据官方透露为102部。

这些电影将根据类别的不同分别参加“小组竞赛单元”“短片单元”“纪录片单元”“本土单元”“经典展映单元”“特别展映单元”。

吴邪了解后才明白这个“小组竞赛单元”就是指不通过关系和推荐通过自主报名参选的电影。

这些电影会被不同评委交叉审片通过后就可进入该单元。

这种小组一共有4个每组会选入6部电影然后在柏林影院展映一周反响热烈会增加播放次数反之播上一遍就不会再播了。

最终评委会从每个小组选出前两位一共8部电影进入主竞赛单元这时该电影的导演、出品人、演员才有机会走红毯。

“短片单元”就很简单了选出的是专门参加短片奖竞选的电影。

“纪录片单元”则选出专门参加纪录片奖竞选的电影。

“经典展映单元”会播放参加过其它电影节但是素质优异的电影。

“本土单元”是专门为本国电影开的小灶分为两组共8部电影最后会选出4部进入主竞赛单元这个小灶开的可不小。

“特别展映单元”就是所谓的关系户了基本都是由大导演主竞赛单元的主席和评委以及各地区推荐来的五星电影。

不过由各地推荐的五星电影若是无法令评委满意就会被丢到“小组竞赛单元”《追随》显然是被成功内签了并没有被丢到小组竞赛单元。

这样的内签小组不设限制但最后只会有8部电影进入主竞赛单元这种内签最大的好处是让评委们有了更深的印象。

这么一算电影节头一周会从各小组里选出20部电影进入最终的主竞赛单元。

这20部电影会在第二周拿到柏林的十几家电影院继续播放但与首周上百部电影一块争夺资源不同第二周淘汰了大半电影后“主竞赛单元”里的电影所得到的关注度将成倍增加。

这时候哪部电影质量出众哪部电影更收到观众喜爱光是从口碑上就能看出来了。

《追随》在这一周便从影迷和评委口中得到了足够的口碑几乎每一场展映都是爆满状态影迷必须提前排队才能买到门票《追随》开始在柏林大出风头。

这一届柏林电影节的两位主席都是女人一个是奥地利的美女影后森塔·伯格以及第47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艾伦·伯斯汀。

森塔·伯格在采访时透露她最欣赏的参赛作品是来自中国的电影《追随》而在被问及评判参选电影好坏的标准时她说:“我们的标准很简单主要在于我们是否喜欢这部电影。”她解释说“由于评委的年龄、国籍、性别、性格等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喜欢的电影也不尽相同。但关键的问题是当所有人一起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是否觉得有东西可以谈。如果没什么好谈的那么观众也会觉得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感触也就不会喜欢这部电影我们就不会选它。”

艾伦·鲍斯汀也向媒体透露:“15号我才从美国赶来柏林参加这次电影节评选。当时森塔告诉我很多评委已经看一部电影三次四遍了。我听后很好奇什么样的电影会如此受欢迎?当我在上一周看过这部电影后虽然现在还无法告诉大家谁能获得金熊奖。但我敢肯定这部《追随》一定是评委观看次数最多也是得到赞誉最多的一部电影。”

这两位评委主席的话实在是不能再剧透了。

此刻来自全世界的记者都在腹诽:当一部电影获得两位主席还有全部评委的好评后它的获奖还有悬念吗?

这岂不是说这届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十有八九要颁给这部中国电影了?

等等中国有电影吗?

中国人他们会拍电影吗?

我们怎么认出电影里的角色你知道他们都长一个样子。

英特纳雄耐尔家族的电影又来了吗!

亲爱的达瓦里氏的电影?他们不是正在经历十年浩劫吗?等等我为什么会说十年?

“不这是香港电影不是中国电影。”

正当外媒纷纷歧视和惊讶本届电影节会是一部“中国”电影成为大热门时一些专程从香港赶来的记者连忙出言纠正好像这两个字是对他们的莫大侮辱一样。

但这些人忘记了一件事这部送审的拷贝是普通话版本。

大佬本来想装个笔误在报名时添上“中国香港”趁机搞个大新闻。

但考虑到香港回归前一直以英国殖民地身份参加国际活动1997年以后才更名为“中国香港”这时太早露出他的兔子耳朵一准会被红眼的约翰牛撞死想想还是作罢了。

但他根本没想着出粤语版这个年代国语电影在香港还有很大市场大部分人也都听得懂国语甚至香港半数大亨的粤语都不好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来自内陆剩下的半数富豪也多是来自两广地区。

说句不客气的话解放前一直是大陆人嘲笑香港土著是港农除了来自两广粤语区的富豪香港还有很多富豪到现在也说不好粤语比如老邵同志就强迫邵氏员工说上海话。

萧炎的《一奏倾情》便是一部纯国语片他觉得反正内地还没开放既然不需要照顾两广同胞那就根本不需要出粤语版。

有时恶作剧心态发作大佬觉得广东人说广东话说粤语没毛病。

但是香港人将来还是说普通话比较好最好是让香港人说着一口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四川口音和北京口音也不错天津口音和山东口音也可以考虑一下。

这些一被套上“中国人”三个字立马就要跳脚大骂中国恨不得把祖坟抛出来与“中国”划清界限的家伙大佬觉得最可笑。

其实人家连霓虹人、棒子人、中国人都分不清难道真会因为你把自己家的祖坟刨了就把你当人看吗?

这就像一个南非的黑人甚至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黑人难道他就不会被白人歧视了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