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诸侯争霸
  4. 第六百五十七章
设置

第六百五十七章(1 / 2)


东中部府的辽东民乱几乎是在蔓延的当口就被地方卜哦回了大夏并以最快的速度送上了夏羽的桌案之上而这个时候辽东地方的山东民乱网起。

太极殿暖阁随着北风吹起。一年一度的冬日也再次到来这一年来。总的来说大夏还是一帆风顺的整个中原大地都陷入了黄巾大乱之中各个诸侯国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影响甚至一些皇国附属的小伯国已经被黄巾颠覆成了永久的历史中原地区因为黄巾的快速的崛起而变得再次错综迷离起来。

不过对于偏居东北的大夏来说不管中原如何的乱他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以暂时的置身事外等待各个诸侯国消耗的差不多了在当个渔翁大小通吃所以对于中原地区大夏只是加强了情报上刺探除了开始侵入吴国境内并加紧在山东的布置外就没了其他的动作。

而这一年来随着大夏推动新大航海计划升级整个造船业虽然只是初步开始但经过数个月的努力。大把的金银砸下去也是颇有成效。造船业带动的附属产业众多而随着造船业的整体升级也意味着这些附属的作坊也要扩大规模这无疑又给大夏已经平稳下来的发展势头再次打了一阵兴奋剂再次快速的转动起来。

北面的心腹大患茅山国已经灭了。百万僵尸大军一朝灰飞烟灭剩下的茅山国余孽已经掀不起多大的风浪而为了永诀后患东北镇守府甚至在茅山国掀起了一场屠杀但凡牵连到茅山道术的一律问斩余下人口尽数充为死奴可以说茅山国的气数已经燃烧到了尽头而松嫩平原大片的疆域也纳入了大夏。

可以说这一年夏羽的心情都很不错。国秦民安风调雨顺加上国力不断的攀升对外又不断的开疆扩土不说堪比秦皇汉武也差不多了。作为一个皇帝看着自己的国家如此夏羽在被窝里都偷着乐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自己还有做皇帝的资质呢做宅男真亏了自己了。

但是夏羽的好心情在大夏圣元四年十一月的辽东民乱之后算是被彻底的败坏了个干净之前他还在心中偷着乐觉得自己是一个明君今天下面就给他来了一个当头棒喝。虽然夏羽心中早就有所准备准备什么。当然是准备应付黄巾之乱的心里准备了不过从五月到十月那些大夏内部的黄巾势力似乎都在夏眠居然没有一个动的好不容易到了年底大冷天的这些家伙倒是蹦出来了。

不过那些小打小闹的夏羽并不担心蝶楼早就寻着蛛丝马迹的控制住了这些人他们要行动只会让大夏将这些隐藏很深的势力连根拔起。但是这些小打小闹确实在意料之中有的才发起就被一窝端有的才起义几天就被数倍的兵马围剿都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来比起中原气候有成的黄巾军大夏内部的黄巾还真是不够瞧的但是辽东的民乱却是一个完全出乎预料的事件就算是蝶楼也无法预知未来。整个事件几乎从爆发到扩张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蔓延到了地方衙门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也是意料未及的。

端坐在暖阁内的夏羽面色有些贼沉夏羽当皇帝也有几年的功夫了。养气的功夫自然不差但听闻此事后还是脸上带着温怒之色夏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几位都看过了此事究竟该怎么办!各位都说一说吧。”

夏羽这一次除了将内阁的阁辅叫了来还顺带着将中枢的阁辅也叫了来自从大夏文武分家以来除了大朝会外少有内阁中枢的阁辅一同出现两方的阁辅面对面的坐着内阁管政中枢管军此亥看着蝶楼密蝶送上来的情报在来的路上他们也都听说了一些内容在看这些情报仍然很是震撼但这情报显然是用信鸽发送的尽管说了大意。但是具体情况却还要等快马飞报。

杨林扫了一眼情报所言二话不说。直接道:“山东民众素来匪性十足当初将山东之民迁往大夏辽东。也是为了山东之民的根基让他们安于教化这两年幕这些山东百姓吃喝不愁看来是吃饱了没事做了。以臣的建议这些山东乱民就该狠狠的镇压让他们老实一些否则他们肯定会得寸进尺

“陛下不可这书信上虽然写的甚急但却言明地方暂无大碍百姓虽攻衙拜却无抢掠杀官之举。只为救狱中一人而且这飞鸽传信之言并不详实陛下还是在等等吧具体消息应该就在明日就能飞马送回。”张居正连忙劝阻的道:“如今消息还不确定如果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岂不是罔杀臣民

“那咋小叫李布衣的是什么人怎么劳动数百人围攻衙门劫牢狱难道他们不知道攻打官衙形同造反么!”夏羽虽然很气愤但还没有失去理智而且就如同发来的消息说言此事都是因为那县令关押了一个秀才才引起的民乱。

“臣不晓得这个李布衣是什么人不过想必是一个狂傲的书生吧”。张居正这么说却是因为那情报上写的李布衣说过的一句话江。东之民众亦大夏之民然却区别待之山东民众非夏人乎这话说的直接逼问大夏施行的政策如果不是狂生怎么会如此。

“不管是什么人围攻衙门。劫持牢狱总归是大罪陛下订立法度。严格规范刑部督察院按照法理办事按照大夏律法只这围攻衙门。就算是谋反大罪就算不罪九族。也要三族连坐而且眼下正是黄巾到处煽风点火之际这股民乱背后又没有太平道的影子还不得知但是。如果这股混乱被太平道和有心人利用那造成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不管事情情由如何这股歪风却是要镇压下去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