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未来接收器
  4. 第604章赤子
设置

第604章赤子(2 / 2)


郭仕达的家不像老大郭仕错的家。安置在了国子监附近的四合院中。而是在圆明园附近的一个高档区。

这个小区里面住着的大部分都是文化人不是大学教授就是文坛名人学术气息极重。

郭仕达邀请刘士卿和郭倩蓉去他们家做客可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碰上了再拒绝就有点说不过毒了。刘士卿能做的就是陪着郭倩蓉带着杨诺婷、段丽怡等人一凹曰况姗旬书晒)小说芥伞

郭仕达、宣桂芳老两口知道刘士卿情况特殊走到哪里都是带着一帮子人不像他们虽然都是院士却没有什么人打他们的主意。所以对于杨诺婷、段丽怡等人一起去他们家做客他们也没有说什么相反还非常欢迎。人年纪大了通常就会喜欢热闹。

郭仕达家是一套高档的商品房。在十二楼面积超过了两百平方米。非常的宽敞亮堂布置的也很有品位。不过呢就是有一点不好。这么多一套房子只有老两口住。实在是太冷清了。

郭仕达、宣桂芳都是搞科研的。刘士卿和郭倩蓉也都有这方面的潜质他们之间的话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个上面。说着说着就扯到了宣桂芳身上又从宣桂芳身上扯到了华夏农业科学院。

农科院创立于喘年是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

宣桂芳回忆起来她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份辛苦真的是有点不堪回首。做科研最怕的就是没钱没经费当时宣桂芳有不少想法就差钱把这些想法变成事实可是上面根本就不批一方面是研究经费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宣桂芳当时名不见经传年轻农科院的领导根本就不相信她能够搞出什么名堂来。

宣桂芳在农科院熬了很多年直到三十多岁才获得了第一笔研究经费而且还不多。当时宣桂芳把家里面的积蓄全都拿了出来和这笔经费混合在一起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带着同事埋下头来搞研究。最后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搞出了成果赢愕了领导的重视。以后宣桂芳再申请科研经费相对就比较容易多了。“士卿别看现在咱们国家富裕了光外汇储备就有两万多个亿的美元但是很多科研机构还是存在着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新进入研究机构的年轻人他们是最有想法最有活力最有可能搞出成绩来的人可是他们同样也是最不容易申请到研究经费的一个群体。咱们国家有很严重的院士崇拜情结各个高校、研究机构都热衷于拉拢两院院士或者某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就象我还有你二爷爷都担着不少高校的名誉教授之类的虚职。各种研究资源都会极度的集中在我们手中哪怕是我们不需要这些东西他们也会主动的送上门来。而对于那些真正需要研究资金。需要人支持的却没有多少人理会。”

宣桂芳叹了口气。

“我和你二爷爷也试图改变这种情况只不过太难了。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不是几个。人就能够改变的。咱们国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出国而且出国之后。就不愿意回来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如果留在国内。很有可能争取不到研究经费。我记的前些年东海省某所高校有一个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博士从十二楼纵身而下自杀身亡撇下老婆孩子无人照顾。那位博士是通过哪所高校的圈人才招聘计戈,进去的而且是带着科研项目进去的可是到了学校仅仅三个月就跳楼了。学校当时说的挺好出钱让他搞研究。结果真的到了学校屁的影子都没有。你说这个样子咱们国家能够留得住人吗?”

这件事情刘士卿也知道是发生在凶年的事情当时刘士卿还在上初中他看了这篇报道后就发誓以后见了这所大学就绕着走。

“现在我们研究所就有很多年轻人找我诉苦说他们想做研究可是领导就是不批准不给钱。让我帮他们想办法你说我一个老太婆能够有什么办法就算是帮他们跟领导说说领导批准不批准还在两说。就算是批准了我能帮助的也就那么几个还有更多的只能把自己的想法憋在肚子里面要么慢慢的消失掉要么将来憋不住了就跑到国外去或者干脆接受风投资金的资助辛辛苦苦做研究最后取的的成果有一多半的权益全都落在了外国人的手中。我这个老太婆。看着痛心呢。”宣桂芳虽然登上了国内科学界最高的荣誉但是这片赤子情怀却还没有改变。(未完待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