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未来接收器
  4. 第996章还是刘士卿说了算
设置

第996章还是刘士卿说了算(2 / 2)


刘士卿打算设立的是一个综合性的科研机构除了一些银河实业发展过程中用不着的项目之外其他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项目都是要设立的具体的有农业研究所食品研究所机器研究所发动机研究所等等数十个研究所每一个都负责一个具体的方向。

设立银河科学院刘士卿不单单是为了给银河实业培养储备技术人员也是为银河实业留条后路毕竟刘士卿不敢保证信号接收器有一天会不会消失即便是不消失万一信号接收器出现了损毁到时候可没有地方修去。虽然刘士卿能够把信号接收器搜寻到的技术资料做一个完美的备份但是备份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很多时候因为现实的局限性刘士卿考虑问题不可能那么周全很多资料都是临时性发现缺失然后才开始搜寻的。如果在有需要的时候信号接收器坏了那就全完了。

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筹建银河科学院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另外建立了银河科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拉拢人才的力度就可以加大世上有很多人并不擅长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他们更喜欢闷在科研院所内搞研究。以前银河实业就缺乏这样一个机构银河科学院一旦成立就可以把那些只喜欢搞研究的科研人员给拉拢过来然后由具体的人再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商业产品。此外成立银河科学院也可以加快刘士卿拿出更多先进科技的步伐。

当然成立银河科学院也不是谁都愿意看到这个局面的最起码卢永祥身为华夏科学院的院长就觉得非常有压力。银河实业善待科研人员在国内是出了名的。以前银河实业的科研力量都集中在各个子公司有些人想去还未必进得去现在银河科学院成立马上就需要一大帮子科研人员填充银河科学院的空缺做为国内最大的科研人员的集散地华夏科学院势必要受到极大的冲击说白了银河科学院撬华夏科学院的墙角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了就算是银河科学院不主动撬但是跳槽的肯定不会少。

按理说华夏科学院是国家队每年国家都会下发大笔的研究经费供华夏科学院搞研究。问题是僧多粥少华夏科学院科研机构多人员多需要钱的地方多国家下拨的研究经费看似不少但是一分就没多少了。另外从职员的待遇上来讲华夏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也没有办法跟银河实业相比银河实业的科研人员哪怕是本科学历也有很多年薪过十万的但是在华夏科学院年薪过十万的至少也得是硕士学历本科学历只有靠边站的份儿。

华夏科学院论资排辈的现象也非常严重而这种事情在银河实业基本上是看不到的。银河实业几乎所有的子公司都有民主评选制度在很多事情上子公司的负责人是没有办法一言堂的。民主评选在华夏科学院也有但是贯彻的不像银河实业那么彻底很多时候华夏科学院还是讲究民主集中制的说白了就是领导说了算如果民主评选成果不符合领导的意见领导还是可以否决掉的。

卢永祥也是很早就知道刘士卿有设立银河科学院的心思但是他原本以为刘士卿是小打小闹就跟微软公司在华夏设立的科学院一样听着是什么微软亚洲科学院之类的名字听着挺吓人的但实际上也就是直属于微软公司的一个研究科研部门或许在某个领域上能够跟华夏科学院相抗衡或者取得比华夏科学院同类机构更高的成绩但是论起综合科研能力来微软公司无论如何也是没有办法跟华夏科学院相比的。

然而卢永祥很快就意识到刘士卿不是要小打小闹而是要大张旗鼓另立山头。那一千五百公顷的土地就说明一起了。按理说华夏是个耕地资源紧张的地方一千五百公顷折合两万两千五百亩土地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搁在以前就算是银河实业对国家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为拉动武灵市拱天省乃至全国的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也是不会批准给银河实业这么大一块土地的。

问题是海水淡化西输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得大西北好几个省份原来是沙漠和戈壁滩的土地已经成功复耕这些复耕的土地累积到一起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一千五百公顷这样一来在十八亿亩土地红线上国家又多了很大一块富余量出来给银河实业批一块一千五百公顷的土地就不是不能够接受的了。

土地解决了银河实业又有钱又有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声望这样的话银河科学院的建立就是旦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了。

卢永祥也明白银河科学院的成立对华夏对银河实业乃至对华夏科学院来讲都是有好处的最少能够让华夏科学院增强竞争意义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对华夏来讲如果能够多几个华夏科学院银河科学院这样的机构那么对于提升华夏国民的创新精神科研意识等等方面也都是有着巨大好处的。

刘士卿看了看卢永祥笑道:卢院长你不用的太过担心就像银河太空跟国家航天局的关系一样我们之间的竞争肯定是有的但是合作才是主流。银河科学院和华夏科学院一定会在很多领域达成合作共识相互之间能够协调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更多的领域研究上尽最大可能的避免内耗。

洪大磊笑道:卢院长刘总说的有道理呀。银河科学院不是外人说到底也是咱们华夏人开得科学院相互之间能够相互体谅相互容忍相互借鉴不像华夏科学院跟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科学院那样做什么事情都是说一分藏三分。我个人感觉银河科学院建立可以给华夏科学院内部的一些人敲响警钟像那种人浮于事一心钻营却把科研工作丢到一边的人和事应该会少很多。

卢永祥看了洪大磊一眼洪副部长你说的那个一心钻营把科研工作丢到一边的人该不会是说我吧

洪大磊楞了一下旋即笑道:卢院长真是抱歉让你误会了我可以对天发誓我可真没有这个意思。

就在刘士卿卢永祥和洪大磊聊天的时候遮阳棚已经建好这个棚子有三层楼高除了边角之外棚子下面没有一个支撑物完全是靠着用钢材铝合金板材构成一些几何结构然后将整个棚子的重量分摊到边角之上。

老板棚子建好了。是不是可以把东西往外面搬了刘士卿的科研四助手之一的郎余庆过来汇报道。

刘士卿点点头郎余庆马上招呼人开始从第二实验室往外面搬东西。自从刘士卿把全自动智能实验室建成之后郎余庆孟娇恩何竹兰和荀鸿燕四个人的作用就削弱了不少不过刘士卿还是让他们留在了第二实验室每天交给他们的工作也都不少。刘士卿在制造太空基地的主体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等的时候郎余庆他们四个也都是出了力的。

太空基地的主体现在还没有组装起来都是一些零散的部件。每个部件都有着非常详细的编号该如何进行组装只需要按照图纸根据编号安排就可以了。这些部件都是用新型材料制成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坚固但是密度却很小。即便是人们常用的铝合金与之相比也显得很笨重。

不过太空基地的主体实在是太大即便所用材料的密度很小但是整合到一起整个太空基地的主体还是显得非常的重。将来要把它们运到太空之中进行组装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太空基地的主体的组装一共持续了好几天在这个过程中沙特阿拉伯王国阿联酋的代表也纷至沓来他们极为感兴趣的看着太空基地的主体期间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就包括为什么要在第二实验室前面组装干嘛不找一个更宽敞的地方。

刘士卿是这样回答他们的太空基地的主体在地面上进行试组装是为了能够尽早的发现其中有什么不合适或者不对的地方。第二实验室这里有相应的设备相应的技术人员一旦发现有什么问题可以马上进行修改甚至可以推倒重来如果换成其他的地方就没有这个技术条件了。

阿拉伯人也就是随便问问听了刘士卿的解释后也就没有再深究什么。其实就算是他们想深究也深究不起来毕竟整个太空基地工程还是刘士卿说了算就算是他们不满意也不可能推翻刘士卿的决定。

奉献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