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大明第一臣
  4. 第二百三十五章 军力加倍
设置

第二百三十五章 军力加倍(2 / 2)


这么大的工程几乎要倾尽国家的力量征调十几万几十万的民夫城墙用的砖石都要地方特别烧制。

从工部到地方无数官员都要把心血浇在城墙上出了差错那可是要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

这时候有一个商人站出来说我有钱能修城墙比各级衙门干得还好不信你让我试试!

然后一国之君就同意了各级衙门也无话可说他就真的修了三分之一的京师城墙!

这种段子几乎也就是茶馆闲谈之时不入流的段子水平。

可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会写进正史?

这又引出来一个很好玩的事情明史修得好吗?

貌似不错吧毕竟主流的专家学界都是称赞明史的居多。

但偏偏也有那么一群不自量力的人认为明史修的糟透了倒不是说明史黑了老朱家给前朝修史谁又能说好话呢?

问题在于明史黑得很没有水平。

就像沈万三这种明显就是民间传说连地方县志都看出来是假的没人相信。

但是修明史的人就堂而皇之写进去了。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明史前后修了一百多年就修出这么个东西你要说修史的人心肠歹毒倒也没错但是偏偏水平如此低劣属于又菜又爱玩也真是让人无语了。

朱升侃侃而谈他还真挺了解沈万三的这位就是靠着做海外贸易发家的其中景德镇的瓷器占了他收入的三成每年都有五万两的进账。

沈万三赚了钱之后还拿出一些协助朱升办学来的。

一直到几年前沈万三寿终正寝跟老朱屁的交集没有。

朱元璋属于炊事员行军专门背黑锅了。

“按照我的粗略估计景德镇一年光是海外生意就有三五十万两的赚头儿如果算上国内的当真不知凡几。”

张希孟问道:“枫林先生你说这景德镇的制瓷作坊可有女工?”

“怎么会!”

朱升忍不住摇头“张相你这是糊涂了制瓷手艺那可是人家的饭碗世代传承向来是传男不传女。如何会有女工?”

张希孟还是不死心“就算关键的烧瓷技术不教那些简单的彩绘女工总能做得来吧?”

朱升沉吟道:“做自然是做得来但是只怕还没人愿意我说张相你怎么一直盯着女工用劲不会是想成亲了吧?哈哈!”

张希孟狠狠白了这老头一眼“枫林先生你是真的看不明白?就像采茶纺织制瓷这里面大多数的工艺女人都能负责必须用到男人的地方不多。譬如说一家之中有三个男丁都在制瓷作坊干活。他们辛苦劳作养活一大家子人。可若是能让女人进入作坊替下了男人的工作。男人就能从军就能当民夫我们能动员的兵力甚至可以翻倍!”

“枫林先生你洞彻天机让主公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你怎么没有想到如果放女人进入各行各业。我们的一百万人就能抵得上天完的一百五十万人两百万人!我们只有一个行省的地盘就能抵得上他们两个行省这是兵力加倍的事情!或许我们就赢在了这上面你说我如何能放松?”

“这个”

朱升都被弄得无语了老头儿默默盘算了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

朱元璋的地盘不算好处于四战之地。

无论人口还是地盘都比不上天完。他也是依据实际情况才拟定了九字方略。但是能把女人的力量发挥出来就能有更多的青壮从军朱家军的兵力短板就能弥补如今朱家军属于两线作战兵力本就不足还要分成两边压力着实有点大。

结果就有一个办法摆在那里可以大大增加兵力你能拒绝吗?

朱升无语了“张相你这个道理在应天的时候怎么不说啊?”

张希孟呵呵一笑“我现在说也不晚啊!难道这一路行军枫林先生还没有感觉到吗?”

感觉到了什么?

“当家的你放心去吧地里的活儿俺都能干!人家吴国公对咱们有恩现在要打仗了用不着咱们冲锋陷阵就是运送军粮还能叫苦?爹娘还有孩子俺也都能照顾。”

男人闷着头“知道了你在家里头也要小心些。”

妇人用力答应又伸手帮丈夫推着小车送着离开家门上了大道一个又一个的民夫汇聚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长龙。

浮梁州的人口还不到十万竟然一下子出了近三万民夫送着朱家军浩浩荡荡奔赴洪都前线。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