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大明第一臣
  4. 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闻鼓
设置

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闻鼓(2 / 2)


天下万民一怒长江啸一喜黄河清。

顺天应人尊奉人心才是一国的根本!

“上位老臣以为每个衙门都该放这么一座石碑警戒百官提醒后人!”

朱升带头提议。

很快就有几个官吏纷纷站出来表示赞同。

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站在石碑前面端详着这些字竟然没有立刻答应反而拧着眉头若有所思。

难道朱元璋不喜欢这十六个字?

这么长时间了老朱还是第一次否定张希孟的建议。

难道说吴王要君临天下看不得这些逆耳忠言?

大家伙互相看着心惊肉跳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就在大家伙快要憋死的时候朱元璋总算开口了。

“张先生咱觉得有两个字不好。”

张希孟一怔忙躬身道:“请主公明示。”

老朱顿了顿笑道:“也不是不好是你有所保留不方便写出来……就让咱给你改改吧!”

说着老朱伸手大声吼道:“取笔墨!”

郭英答应连忙将一支大笔送到了朱元璋手里。

老朱昂然阔步到了石碑前面看了又看突然运笔在喜怒二字上写下兴衰二字替代!

刹那之间十六个字就变成了:一粒一粟尽皆民力。一兴一衰人心难欺!

写完之后老朱哈哈大笑“天命即民心人心定兴衰。元廷因尽失人心而败咱靠着聚拢人心而兴!如此这十六个字不光要放在各个衙门前包括咱的王宫也需要一块这样的石碑。”

张希孟一惊立刻道:“主公圣明!”

朱升和汪广洋也急忙跟着附和“上位圣明!”

随后圣明之声不绝于耳。

便是丁普郎和傅友德也都心悦诚服。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朱元璋展现出的气度格局当真不是陈友谅之流能比的。

跟着他干就觉得心里敞亮脸上有光彩。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咱做正确的事情理直气壮一往无前!

面对着一片赞扬之声老朱却是依旧冷静。

“话咱说出去了可到底能不能做到咱还不好说。最简单的一条咱要是住在王宫里见不到百姓听不见他们想什么……这十六个字也就是一句空谈。当初咱在滁州的时候是会抽空见百姓的有什么事情就能来找咱。可是这几年咱地位越来越高地盘越来越大身边围着的人越来越多……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听到过百姓的心声了你们说说到底要怎么办才好?”

老朱看了看张希孟却发现张希孟也在沉吟……这时候朱升却道:“上位周礼就有记载: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以待达穷者遽令。《唐会要》载显庆五年有抱屈人斋鼓于朝堂诉。上令东都置登闻鼓。西京亦然。便是元廷也有规定:诸事赴台、省诉之理决不平者许诣登闻鼓院击鼓以闻。”

朱升道:“上位可设登闻鼓于王宫之外百姓有冤屈不平可以击鼓鸣冤由上位亲自处理。”

朱元璋听闻点了点头但终究觉得差点意思。

“主公登闻鼓只是处理冤情。臣以为是不是遇到一些政令落实可以请相关百姓到登闻鼓院主公随时询问听取他们对各种法令的意见如果却有失误之处及时匡正不至于酿成大患。”

听到张希孟的建议朱元璋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个好!就这么办了!咱不能只是承袭已有的东西要推陈出新要做得更好!”

老朱的这番话着实是收拢了人心。

那些跟着丁普郎和傅友德投靠过来的天完士兵彭党旧部在知道了这些事情之后无不感激涕零。

“有田种有衣穿税赋公平有了冤屈还能向上申诉……便是当年彭祖师所说的极乐大同也未必如此啊!”

丁普郎发出了由衷感叹傅友德同样感慨万千“见过上位我也是再无迟疑。难怪张相一般的贤人愿意辅佐的确是帝王气象心怀苍生!了不起啊!”

丁普郎认真想了想这才郑重道:“我打算给邹师兄和赵师兄写信劝说他们弃暗投明陈友谅已经自称汉王早晚必定称帝他心胸狭隘彭党老人必定遭到屠戮还不如及早投诚!”

傅友德也是怦然心动只是刘福通部下尚在北伐这么挖墙脚合适吗?

******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