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大明第一臣
  4. 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
设置

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2 / 2)


干股这种东西并不陌生。

从张希孟最初弄粮食银行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

随后下金陵之后马氏投了许多钱在许多作坊里面都占了不少的股……比如纺织作坊丝绸作坊印染厂被服厂等等。

如果仅仅从身价考虑马氏差不多是大明最大的豪商。

无论掌控的工匠数量还是产业规模甚至是获利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只是马氏不太在意罢了外人也不敢跟皇后娘娘算账。

现在张希孟提出了设立食盐商行的设想孙炎很轻松就明白了其中的厉害之处甚至要拍案叫绝了。

宋濂看着他跃跃欲试就笑道:“孙炎你给大家伙解惑吧!看看张相的良苦用心!”

孙炎笑道:“宋学士其实这事情不难猜只是一般人想不到罢了!你说说皇后娘娘的被服厂生产那么多军服好在哪里?”

宋濂微微皱眉头思忖少许他也明白过来“皇后娘娘的被服厂自然是要计算收支的。要采买布匹棉花要给工人发钱还要维持经营着实是很不容易堪称利国利民。”

孙炎笑道:“那若是像以往的官营作坊或者干脆让兵部衙门来弄情况又会如何?”

宋濂凝重道:“让衙门负责工人就要服徭役工钱未必有多少。需要的布匹棉花直接征用百姓又会受损。他们不算细账贪墨浪费不可避免生产出来的战袄军服也未必妥当……”

孙炎大笑道:“没错这不就是设立食盐商行的目的吗!”

宋濂微微沉吟突然一抚掌忍不住笑道:“对!没错!商行就要雇工要给百姓开工钱。一直以来专门产盐的灶户就不必生生世世一直产盐了。他们的日子可以过得好一些。张士诚就是盐工出身倘若用了张相这个办法只怕张士诚也不会揭竿而起啊!”

灶户就是煮盐的盐户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世世代代靠着煮海产盐度日。

而到了元朝以盐运使衙门负责管理生产食盐元廷官吏从灶户手里以低廉的价格征收食盐转手卖高价。

灶户所得很少只能艰难度日。

后来元廷开河变钞造成宝钞价格暴跌辛辛苦苦煮海产盐一锅盐换不来俩馒头灶户纷纷逃亡许多灶户加入了红巾军。

他们也就是张士诚手下的盐丁。

如果大明继续秉持盐运使衙门管理的模式继续让灶户世代煮盐有朝一日盐工逃亡啸聚山林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改成了商行商行就要出足够的工钱才能招募到工人……而且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商行更愿意用晒盐的方式顺便还能推动新技术使用。

至于使用晒盐法少用的盐工那就更不是问题了。现在的大明朝缺人的地方可不少随便去中原北平甚至是岭南都能比当灶户好百倍!

如此一来世袭灶户的弊端也就轻松化解了。

“食盐商行按照规矩向税务部纳税财税尽数归于国库这个问题也解决了。”孙炎又道:“食盐商行给都司一半干股分红自然可以用来筹建烽火台加强边防至于剩下一半献给天子等于将边军掌握在陛下手里不至于出现藩镇也不会不听号令。当然了若是陛下仁慈也可以从内帑拨出些钱财来帮助修建烽火台。我想张相是不会反对的。”

张希孟笑容含蓄“我这个办法其实还有些问题毕竟商行的利益和都司还是不一样他们能拿出多少红利帮助修烽火台也不好说。我的想法是陛下和都司联合拿出些干股卖给商人从商人手里筹措一笔钱都用来加强边防。而踊跃购买股份的也相应获得优先采购食盐的资格。”

张希孟从容不迫把原来开中法的缺点都给避免了不少还把优点发扬光大了。

尤其是避免了财税混乱的问题税务部该得到的那一份半点没有损失。

如果是还有问题那就是股份的分配都司能不能拿一半剩下的一半是给内帑还是交给国库?

这些事情肯定还有的争。

但是不管怎么争这个食盐商行运作起来产生源源不断的红利……大约着各方也不会像对待开中法那样直接一废了之。

张希孟花了几天时间讨论这个升级版的开中法太子朱标全程参与渐渐的他也弄懂了张希孟的设想。

朱标欣欣然给父皇母后写信……在信中朱标不遗余力赞美师父把张希孟夸得和一朵花似的师父的高明无与伦比古代贤臣没有一个能比得上。

朱标还说他要和张希孟学习经营之道如何能够两全其美……这封信送到了应天朱元璋通读下来就只剩下一个念头咱们好好的孩子刚到了北平就要学商贾那一套了!

张希孟你还咱的好儿子来!

朱元璋震怒!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