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走进不科学
  4. 第三百六十章 永乐大典的消息(上)
设置

第三百六十章 永乐大典的消息(上)(2 / 2)


只是

如今的华盾生科正处于发展的要紧关头有许多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或者研发中春节前还会有一波购物高峰期。

徐云作为公司的负责人之一这种节点确实不太方便离开。

更别说庐州这边还有老苏暂住他家这也是个很难处理的情况:

撇下老苏一个人回老家吧不太合适毕竟老苏还没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可带着老苏回家则会更尴尬——过年领个陌生男生回家保不齐会被误以为出柜呢。

况且有陌生人在场饭桌上大家也都很难放得开。

因此权衡之下徐云只能暂时先放弃回家的想法。

另外公司的顾群青等人也是这打算众人准备到时候一起找个地方吃年夜饭也算是有个伴儿在照应。

“叮冬——”

就在徐云和陆朝阳交谈之际。

陆朝阳放在桌上的手机忽然传来了一道提示音。

他顺手放下快子将手机取过打开屏幕。

徐云对此也没怎么在意自顾自的扒拉起了饭。

不过很快。

他的耳中便传来了陆朝阳的一声轻咦:

“咦?”

徐云见状抬起头将黏在嘴角的一粒米拿开问道:

“怎么了吗陆教授?”

陆朝阳将手机一翻屏幕朝徐云晃了晃上头赫然显示着一条推送消息:

“你看新华社发布通告国家似乎准备计划发掘明朝十三陵的永陵了——就是嘉靖皇帝的墓穴。”

“”

徐云微微一愣回过神后连忙取出自己的手机打开了微博。

果不其然。

在热搜的飙升榜上此时赫然挂着一个#国家计划开启永陵发掘工程#的热搜。

相关新闻发布于一个小时之前此时已经窜到了热搜的第五位。

其中挂在最上头的是新华社发的一条文章:

【据gwy办公室今日讯多位历史学者共同提交署名意向书认为现今考古技术手段已经较为成熟申请成立永陵定项委员会对明朝十三陵中嘉靖皇帝的陵寝永陵开展发掘工作】

一旁的陆朝阳也在划拉着屏幕似乎在看着某些评论:

“这热搜窜的可真快啊这会儿就第五哦不第四了。”

陆朝阳和徐云的位置距离项目组内的其他成员很近交谈的声音自然也传到了周围人的耳中。

于是很快。

便有几人也跟着翻起了手机。

看着看着一位短发的女生便好奇的眨了眨眼:

“嘉靖皇帝的永陵呀就是那个传说有《永乐大典》的陵墓?”

在场年纪仅次于陆朝阳的唐飞点了点头解释道:

“没错不过这事儿只是个传闻可能性不大——根据永陵目前的勘探结果永陵内应该是没有足够盛放《永乐大典》的空间的。”

很明显。

这位老哥也是个资深明粉。

接着唐飞轻轻啧了一声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有些疑惑起来:

“不过上头居然会提出开启永陵的发掘计划这就有些奇怪了”

听闻此言负责订外卖的叶纸很是配合的捧了场:

“唐博士为什么会奇怪呀?我看很多皇帝的陵墓不是都被挖掘过吗?”

唐飞轻轻摇了摇头放下快子道:

“在咱们华夏考古界有一句话叫做‘考古不下明’意思就是很少会发掘明朝之后的墓葬。”

“因为传统观点认为年代越往后文献资料越丰富历史学的研究就越全面考古学所能发挥的作用可能就越小。

“当然了盗墓的情况除外——目前清朝皇帝的陵墓很多都被盗墓贼破坏过。”

“至于明朝陵寝呢建国后只开掘过定陵而那次的挖掘工作”

“造成了华夏考古史上的一次惨桉。”

叶纸‘诶嘿’了一声:

“惨桉?”

唐飞点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沉重叹息道:

“由于技术和观念问题大量文物在出土后迅速风化毁坏棺椁被博物馆办公室主任下令扔下山崖万历皇帝和帝后的尸骨又在那几年被砸的尸骨无存损失难以估量。”

“为此在1997年gwy还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通知》首次明确规定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并且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听到唐飞这番话。

一旁的徐云亦是微微叹了口气。

唐飞说的定陵挖掘也是新华夏第一座经国家批准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项目。

其实吧。

项目最早准备发掘的是长陵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那是在1955年10月份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先生接到了一封时任燕京副市长吴晗写来的书信。

内中说:

“郭老:发掘长陵事和各方面谈都表示赞成。拟一报gwy文稿可用否请斟酌改正。请你领衔范文澜、沉雁冰、邓拓、张苏都会签名赞成的。”

这份报告很快被发往了上面不过由于发掘难度问题1956年4月才转而决定先试掘定陵。

1956年5月17日。

定陵发掘工程正式启动。

而这也正式解开了华夏考古史上知名惨剧的序幕。

整个陵墓发掘的过程很顺利没有人员伤亡更没有考古小说里遇到的那些神鬼之事。

前后不过几天考古队很快就进入了地宫。

地宫的后殿中停放着万历皇帝与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三口棺椁此前皆未遭到破坏随葬品完整。

另外土各类器物二千六百四十八件(不包括钱币和纽扣)。

其中纺织品与衣物数量最多共六百四十四件主要是丝织品。

此外较多者还有金器二百八十九件银器二百七十一件铜器六十五件锡器三百七十件玉器五十一件漆器八十四件首饰二百四十八件。

然而由于当时的文物修复保存技术严重不足的缘故专家们使用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溶液来加固这些出土的丝织品。

结果是初期效果不错然而过了些时间之后这些处理过的丝织品便开始出现了问题:

它们陆续失去光泽、柔软和弹性不但发黑发硬还变脆了。

再加上当时也没有恒温恒湿避光的库房用来保存文物结果导致这些丝织品大多严重损坏。

同时为了满足定陵博物馆的展出需要当时针对万历帝后的棺椁制造了复制品。

孰料复制品造好后定陵博物馆的某位负责人便命人将原棺椁当成垃圾给扔进了山沟。

从此万历帝后的原棺椁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今天地宫中陈列的仍是当年的复制品。

至于万历皇帝和帝后的尸体也在大变动的那些年里在定陵博物馆广场公开砸毁并且焚毁。

所以自那之后。

华夏便从未开启过帝皇墓的发掘工作了。

注:

这几天开大会所以大家都看不到本章说但我后台还是会显示的所以各位还是可以照常留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