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海上升明帝
  4. 第909章 受命于天,即寿永昌
设置

第909章 受命于天,即寿永昌(1 / 2)


绍天太上神武圣皇天帝。

朱以海听到这尊号都差点没一个踉跄摔跤。朱元璋立国称帝后曾经立下规矩不封禅不受尊号不受祥瑞。

尊号是给皇帝生前的加尊也称徽号。唐宋之时宰相率百官给皇帝上尊号已经蔚然成风甚至最后演变成歌功颂德假大空的套话甚至跟老太婆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甚至一加再加皇帝在位时多次上尊号尊号长达十几个字还有死了几十年后都还给再加尊号的。

唐高祖李渊驾崩后贞观群臣先上太武皇帝尊号到高宗时改上尊号神尧皇帝到了玄宗时又上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驾崩群臣上尊号文皇帝高宗上元年间又上尊号文武圣皇帝天宝年间三上尊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武则天临朝的时候尊号圣母神皇称高宗李治为天皇称中宗应天神龙皇帝。

唐玄宗在位时更是先后六次给自己加尊号从开元神武四个字加到了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十四个字。

而后来的唐宣宗更是一口气加到十八个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尊号就是从唐朝皇帝们开始玩坏的。

朱元璋是很讨厌这种假大空的尊号的所以立规矩不封禅不受尊号不受祥瑞就是不接受这种拍马屁的奉承也不许故意搞什么祥瑞更不愿意去封禅泰山劳民伤财。

但是吧朱元璋还是保留了死后谥号这一套的所以大明的臣子们生前不给皇帝上尊号但死了在其谥号上却加一堆词就相当于尊号谥号凑一起了。

朱元璋的谥号就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其实按旧例这谥号里也就是高皇帝是谥代表着他开国建基至于前面那二十个字纯粹就相当于尊号了。

在朱元璋以后的明朝诸帝真正的谥号前则都是十六字。

反正都很长。

朱以海在位的时候也是不上尊号上受祥瑞不封禅的如今退位了新皇和内阁百官等要给他上尊号他不愿意但新皇他们坚持要上最后朱以海勉强同意了。

但拒绝接受二十字尊号最后用了十个字。

而他接受了尊号后内阁首辅文安之也率百官给新皇上了个尊号承天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尊号八个字。

新皇帝上前来扶朱以海。

朱以海也配合的伸出手去。

从昨晚子夜之时朱弘甲便已经正式由皇太子成为大明皇帝了。今天的登基大典只是一个隆重的仪式。

也从昨晚子夜起朱以海也便成为了太上皇。

不过此时新皇却还是穿着皇太子的九毓九章冕服为他准备的十二毓十二章冕服此时就摆在奉天大殿内要由太上皇为他正式加冕然后登基坐上龙椅南面称帝正式君临天下。

朱以海的退位归政诏书就相当于是新人的结婚证登基仪式是大婚礼仪只有完成了这礼仪后送入洞房才算是真正的夫妻了。

新皇搀扶着太上皇的手迈入奉天大殿无数王公勋戚文武百官外国使节等共同见证这一幕。

三十六岁多点的太上皇虽然有些白发可看起来却还仍然腰杆挺拔身材魁梧健壮实在让人想不到在位仅九年居然就要退位尤其这还是他一手打下来的江山啊。

换成其它皇帝就算躺病榻上一动不能动可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有一丝神智尚存也是不会愿意主动交出权力退位的。

在他身边的皇帝就如同是另一位太上皇除了毓章不同几乎一样。几乎一样的身高一样的身材甚至连胡须样式都如出一辙只是更()加年轻。

十八岁的新皇。

如果不是刻意蓄起的胡须甚至会显得有些太过年少。

四年的留守监国摄政加上曾经率兵北伐灭虏都让他有超出这个年龄的许多成熟尤其是曾经那几年的少年磨砺让他骨子里就一直保存着坚毅。

「别紧张你都是十几个孩子的爹了这登基继位大典跟你当初大婚娶张氏时差不多。」朱以海能够感受到长子的手有些微微颤抖甚至有些汗。

他笑着轻声鼓励。

泰安帝朝父亲投来感激的目光。

朱以海一手拄龙杖一手搀着皇帝的手一步一步的来到了奉天殿上。

这是帝国极有历史性的一刻。

新旧皇交接大权。

不是宫门喋血政变是皇帝的主动退位归政。

而且是一退到底表示以后不再过问政事所有奏章题本无须再抄呈太上皇处太上皇一家子移居西郊香山行宫甚至开春后可能要南下东京甚至是南京去休养。

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直到此刻之前仍然有无数的人不相信太上皇要主动退位。

但现在满殿的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台谏诸监司以及地方诸省督抚都护府都督府的那些封疆大吏归化首领们一起见证着这历史时刻。

就连荣升为皇叔祖的大宗令、唐王朱聿键站在宗室队伍的首位拄着龙头柱看着这幕都仍有些出神。

他至今都看不懂这位年轻的皇侄行事总是出人意料的。

皇位说交就交。

虽然太上皇跟他交过底说身体如今病的不成样子经常发作的无法处置国事甚至无法正常行走饮食但谁又能做到皇帝这般毫不恋眷呢。

不得不说皇帝现在直接退位让太子继位而不是监国摄政确实更有助于国家社稷的稳定。

若是以后能成为一个良好的皇家传统于国有大益每任皇帝到了病重或年老之时提前把皇位传给太子这样就能避免皇位继承的许多问题甚至能够帮新皇稳定最开始的几年朝政。

「加冕典礼开始!」

「奏乐!」

一通鼓乐毕。

朱以海将一道诏敕交给礼部官员礼部尚书张岱接过诏敕当殿宣读这是太子加冕即位诏敕。

诏敕宣读毕礼部侍郎捧旨到奉天门再次宣读诏告天下。

再奏乐。

太常博士与东宫詹事请新皇入冠席。

一遍遍的奏乐一遍遍的复杂仪式。

内阁首辅兼总理处首席大臣文安之负责端上冕服给皇帝太宗令唐王朱聿键负责在一边把新皇原九毓九章冕服除去。

太上皇朱以海为新皇把十二毓十二章皇帝冕服为新皇穿上。

礼部尚书在一边司仪主持百官观礼。

九毓九章除去。

十二毓冠十二章服换上。

当玄衣纁裳革带赤舄蔽膝一一换上最后是那由七色玉珠串成的十二毓平天冠。

前后各十二串玉珠每串十二颗各由七色玉珠串成。

平天冠有些沉重。

戴上了平天冠甚至会摭挡视线。

双手捧起放在了新皇低下的头上扶稳后朱以海拿出冠纽中的玉笄用其把冠固定在了皇帝的发髻上。

「皇帝。」

「冕冠沉重象征着责任之重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当你戴上十二毓冕冠这一刻起你就不再是一个凡人你是天子昊天之子万民之主皇权天授也是亿万子民的拥护你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言人也是人间亿万百姓的代表你以后一言一行都必须三思而后行。」

「冕板上黑下红、前圆后方这象征着天圆地方后比前高一寸呈向前倾斜之势有前俯之状象征着君王关怀百姓。」

「帽卷表玄里朱帽圈用金片饰成正前方饰以玉蝉意为受禅于天。」

「系在冠圈上悬在你耳孔外的这两块黄玉叫做填俗名充耳悬于两耳边象征君王有所闻有所不闻不能轻信谗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