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崇祯重振大明
  4. 第100章 三权分立
设置

第100章 三权分立(2 / 2)


“省级有提刑按察使司不用设置廷尉署设置正六品法庭即可主要负责对上诉的案件二审。”

“要有两个专职按察副使一个负责提刑一个负责按察按察使负责管总。”

“内部如何设置各部门如何配合袁卿要多费些心思。”

“朕打算从五城兵马司开始先行试验一番。”

说着自己的打算朱由检道:

“现在五城兵马司的事情太杂而且权责不清京城事务混乱。”

“朕以为正六品兵马司指挥可以管总并主要负责城门防卫工作。”

“四个正七品兵马司副指挥一个专门负责兵马司日常工作尤其是兵马训练。”

“一个由正七品知事兼任组建政务署下设人事科、民政科、财政科、教化科、工商科负责日常工作和吏户礼工相关工作。”

“一个由正七品巡城御史兼任组建廷尉署下设提刑科、按察科、法庭负责司法工作。”

“一个由正七品校尉兼任组建卫尉署下设治安科、刑侦科、巡警科、消防科、卫生科负责执法工作。”

“如此权责分明更容易治理京城。”

这样治理京城确实更容易而且完全符合袁可立对皇帝要将行政、司法、执法三权分立的猜测。

但是对皇帝在一个城区就设立三个署署下还设立十三个科级单位他实在有些接受不了劝谏道:

“陛下如果都设正八品科长京城需要的官员就太多了。”

“五个城区需要六十五名正八品官员更别说还要设置副职。”

“这么多官员不说从哪里来就是需要的俸禄也不是个小数字。”

“全部由京城负担压力实在太大。”

朱由检考虑了一下觉得确实如此遂道:

“那就改变区划南城区暂时不变中城区和北城区大体以承天门地安门这条中轴线划分西边的归西城区东边的归东城区具体按道路通行情况和实际距离划分。”

“宫门由锦衣卫警卫司负责接手原中兵马指挥司的军事工作。涉及官员和衙门的事情各城区可以向警卫司求助避免他们因为级别太低无法处理。”

“这样京城就剩下三个城区以京城的人数看每个城区都要管辖二三十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些州府——”

“十三名正八品官员一点都不算多。”

一个城区十三名科级官员在朱由检看来当然并不算多。袁可立却不赞同而且提出来一个问题:

“南京五城兵马司要不要同样调整设置这么多官员?”

“还有各地的大城池以后要不要同样设立城区衙门任命十三名官员?”

朱由检想了一下觉得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铺开以后各个城池都有可能设立城区衙门。都设置十三名正八品官员的确有些太多了。

所以他没有再整齐划一设置把一些官职降低级别改为正九品股级:

“政务署的人事科需要负责吏员录用和考核升降、财政科需要负责财务收支这两科级别不能降。其余三科可以降为民政股、教化股、工商股以正九品股长管理仍旧独立负责相关事务。”

“廷尉署的提刑科和按察科也可以降为股辅助好巡城御史工作即可。但正八品法庭不能降因为有些鸡毛蒜皮的案件可能会递交到大理寺审判总署三个城区的法庭需要分流那些案件。”

“卫尉署的治安科和刑侦科重要不能降低级别。巡警科、消防科、卫生科改为巡警队、消防队、卫生队同样降为股级。”

“这些科和股的主官主要由进士和世官担任。进士主要是明法科和明算科的四五甲进士以及这次审查阉党降级任用的进士。世官按世袭品级降三品任用再根据功绩提升。原兵马司的官员要酌情安排好职位。”

“科股的副职以后看需要任命。可以招收通过司法考试、数算考试的举人监生担任从九品官员。也可以提拔做出功绩的优秀吏员。品官要回避原籍而且定期调整职位。”

这样降了八个十三个正八品官职变成五个正八品、八个正九品。而且因为五城兵马司合并后只剩下三个城区总计需要十五名正八品官员、二十四名正九品官员。

这样总比最初的六十五名正八品官员容易接受袁可立算了一下觉得这个数字不会在地方引起很大非议。又想到自己要担任明法科主考官明年的明法科进士不能全丢到地方要安排些优秀人员做京官最终表示赞同。

如此一来京城东西南三城区和每个城区的三衙署也都定了下来。朱由检要求袁可立与三法司、卫尉寺、吏部官员一起尽快完成五城兵马司改制磨合三衙工作以后推广到北直隶州府。

行政、司法、执法三权分立以及专业化城市管理将从京城开始。

(本章完)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