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一人之下,山海画妖
  4.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路向北(7K,求订阅,求月票)
设置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路向北(7K,求订阅,求月票)(1 / 2)


x <b><\/b>就这样。

“药仙会”再度沉寂而金古派出的混淆视听的“诱饵”也踏上了行程吸引起公司的注意力。

两个多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要想将公司拖住便需得要好好计划才行。

而与此同时相隔数千公里外的游方几人还并不知晓广西这边的情况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拜访完了九华山上的“开山祖寺”看过了地藏王菩萨道场的盛景。

接下来他们也便离开了安徽照计划前往了河南继续着后面的游历。

经过几天的路程几人进入了河南随即又是一番舟车劳顿后终于来到了嵩山。

在一人之下的世界观中嵩山少林寺便是华夏佛门门派之首而位居“十佬”高位、即便是修为尽废也依然尽展神异的解空大师也便是出身于这少林寺中。

不仅如此江湖中素来都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美誉这便是说明少林寺的功夫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可称天下武功之根。

若非之前已经从解空大师那里得到了少林寺的武功秘籍全本游方这次说什么也是要多待上一阵、将少林功夫给体会个遍的而即便他现在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少林功夫的技巧也还是准备多多切磋、将领悟完善。

和之前一样一入少林寺后游方便直接以礼叩门在获得了“有元人”这一层身份后立刻就得到了少林寺众僧的高度礼待。

如此之后的安排也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少林寺的当代住持直接给他们安排了条件最好的房间同时也将切磋提上了日程。

就这样在之后的三天时间里游方几人便几乎是全身心沉浸在了切磋与修行中哪怕是原本对切磋没什么兴趣的唐英杰都加入了其中从早到晚不断与少林寺的武僧们对阵。

毕竟这对于几人来说绝对都是难得的、能够锻炼实战的机会而且少林寺的武僧们个个都武功高强、技巧精深作为磨刀石而言是再适合不过的!

而通过这三天的短暂修行别说是洪斌四人就连游方在武功技巧、行炁运炁方面也都有了不小的提升之前所掌握的各种技巧也更加圆融。

这三天的收获可谓是比他们自己琢磨的效果要好上百倍当三天时间结束一个个都神完气足、面色红润显然是都有所领悟与突破。

到此为止几人在少林寺中的修行也就差不多了此时游方也心有所感这便登上了嵩山之巅、画出了一幅新画其为——“怒目金刚”!

在他眼里这少林寺众僧便等同于以武护道的佛门守护者而这“金刚怒目”之相便正与他们相符。

……

……

这之后几人便告别了少林寺众僧再度踏上的游历之程一路向北边而去去到一处位于深山里的山村。

这处山村的位置是他们费了不少功夫、甚至找公司帮了忙才找到的其位置相当隐蔽寻常人根本就发现不了。

至于其原因便是因为在寻常人眼里这村子可称得上是一个“阴森恐怖”的鬼村村中即便没有白事、也处处挂着白色的布条即便的艳阳天里也阴冷异常。

当然其中根源虽然与鬼魂有关却并非是什么怪力乱神的传说之村只因这村中所传承着的是名为“担幡买水”的一派秘技为巫师一道的一个分支。

所谓“担幡买水”从字面上理解是为古时候为死者入殓及出殡之时所必经的两道流程……

其中“买水”是指古代殓前为了求灵魂顺利到达目的地要为死者沐浴。

彼时孝子需得佩戴“三梁冠”披麻跣足手执丧杖捧“买水兜”、及一瓦钵随亲属哭赴水滨投一文钱“买水”为尸体洗脸。

这一过程“买水”者离尸体仅有咫尺还要作洗脸状便又有另一名称谓之——“浴尸”。

也正由于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胆气只有亲近之人才便于顺利进行加之是一种孝心的体现便一般是由死者儿子担任。

至于“担帆”则指出殡当日孝子手执一棍棍端绑有白色布条随风飞扬谓之幡告知丧事之用。

由于其所代表的含义是引领亡灵升天所以又叫做“引魂幡”可使亡灵不至于迷路、成为野鬼孤魂。

另外与“担幡买水”同等重要的还有一个步骤那便是“哭坟”是一种原始的沟通灵魂的手段体现着古人希望与逝去亲人交流的愿望。

因此有钱人家常会选择五官端正的孩子、去扮做“孝子贤孙”代替他们担幡买水并在立碑之后哭坟一显家族昌盛二显后人情真意切。

当然了这只是寻常意义的“担幡买水”、本意只是图一个念想但换到异人界中则有了切实的作用。

这河南的“担幡买水”一派便是借由涂了尸油的“引魂幡”吸引亡魂加以特殊的巫术之法借亡魂修炼手段上则是通过“哭坟”之法驱使亡灵、达到各种诡异的效果。

同时也正因为是“玩儿鬼”的流派所以这方村子也便躲藏了起来其目的也很简单那便是避免麻烦……

毕竟从古至今有不少旅人在旅途中误入此村之后都受到了不小的惊吓而村中之人又不愿看见这种情况便选择了隐居。

说起来在全性之中便有这么一人是出自于这“担幡买水”之村的在原本的发展里其于罗天大醮上展露头角也算得上是一方高手。

但就其手段而言若非是有着克制灵魂方面的术法、或是“性”之一途的修为坚固而高强一旦遇上便是相当麻烦的事情。

也正是想到了那个家伙觉得其手段十分有趣游方才选择了前来拜访否则这么一个势力狭小又隐居起来的小流派他是没必要走一趟的。

而事实证明他这一趟也确实是来对了经过一番交流切磋、他对于“巫术”一道又有了不少的感悟手中那“十二兽吃鬼图”的力量也又有了不小的提升!

当然除了游方以外同为“巫师”一脉分支的夏明玉也同样是有着不小的感悟的尤其是在“灵魂”方面。

经过一番体会与对比后他发现这“担幡买水”一脉吸引亡灵的方法与“巫傩”一脉吸引愿力入身的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在吸引之后、二者对于两种力量的用途则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独到。

但也正因如此他才不由得开始思考若是这有思想的亡灵都能够通过秘法进行驱使那没有思想、仅仅是由无数驳杂念头凝聚起来的“愿力”是否也能有驱使的方法呢?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毕竟随着修为的精深、以及对“巫傩”之法感悟的加深夏明玉也越来越感觉到“巫傩”一脉法门的限制与弊端若想要真的突破桎梏便是要另辟蹊径、从其他路径寻求破解之法。

不得不说夏明玉的野心可谓是相当之大如今他虽然还只是身处于“二阶神格面具”的阶段却已经想到极为高远之处了……

在他看来传说中那“三阶神格面具”所拥有的“以己代神”的力量或许并非是真正的极尽因为在获得强大力量的同时也便意味着自己被完全束缚在了“神格”之中这并不像是一条修行之路的极致反而……

像是一种“瓶颈”!

尤其是在接触过游方几人又跟随着他们游历过佛道两门后这种感觉便越发强盛让夏明玉感觉到“巫傩”一脉要真正突破愿力的桎梏或许还得从“自身性命”入手、而不能一味借助“愿力”这一种“外力”。

“愿力”、“神格”都应该只是手段而不应该是修行的根本在他的想象里要是“巫傩”一脉能够将原本的“以己代神”变成类似“符道”一脉的“以符唤神”、“以力驱神”在需要时也能够“请神上身”或许便会走入到一方新的天地。

而若是换作以往夏明玉会觉得这个想法十分的遥不可及毕竟“巫傩”一脉的法门从古至今发展的这么久时至今日、哪怕是想要稍微改进一点也是十分困难的更别别说是“革新”。

可游方的出现以及其所身负的“画妖”之法却是让他看到了真正实现的可能性这“画妖”之法可谓是完美符合他的想法、甚至还更要超过所以在生出了这个想法后他和游方的交流也便更多了起来。

而在离开了这个村子后几人在河南方面的游历安排也就进行得差不多了在进行了一番修整后也就再度启程。

沿着既定的路线一路北上又花了三四天的时间几人穿越了省边境、进入了山西按照距离的顺序开始了新一轮的拜访游历。

……

……

五人在山西的第一站便是在运城而在运城芮城县城北3公里左右的龙泉村东侧有一“永乐镇”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便是在此处。

永乐宫原名为“大纯阳万寿宫”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即“吕祖”而建因地处永乐镇从而得此俗名。

要说这“吕祖”在民间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传说及人物、而在异人界尤其是在道门之中其地位也是举足轻重。

和“诸葛孔明”、“张三丰”一样他也是华夏异人史上的绝强异人之一事迹传说数不胜数至今仍受到无数异人的景仰。

至于其本名则是为“吕喦”是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人字洞宾号纯阳子、岩客子自称回道人以字行世世称“吕洞宾”为道门丹鼎派祖师、称“妙道天尊”。

其师事钟离权后曾传道予刘海蟾及王重阳被道教全真道尊奉为“北五祖”之一又因入世显圣传说事迹于民间流传、位列“八仙”。

据《列仙全传》对吕洞宾的外貌描写:

「生而金形木质道骨仙风鹤顶龟背虎体龙腮凤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颧露额阔身圆皇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角一黑子足下纹起如龟身长八尺二寸喜顶华阳巾。」

可见其的确是先天的仙资道骨在修行方面也是天赋盖世、悟性高绝其金丹大道更是被后世不断研习发展方才有如今道门之鼎盛!

而除了修行方面外吕洞宾所流传出的事迹也同样颇具传奇色彩……

据北宋时期据《郴行录》、《岳阳风土记》等载:

「北宋至道年间吕洞宾经过岳阳时曾在城南古松树下休息有一老僧从树顶下来向他作揖哀怜指点并道出他是吕仙。洞宾甚感奇怪惊此人不凡便赠此人仙丹一粒并题诗壁上。」

此为以道点佛破除门户之见渡人升天!

而南宋时期据吴曾所撰的《能改斋漫录》卷十八中的吕祖自传吕洞宾曾自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