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听书网
  1. 懒人听书网
  2. 耽美小说
  3. 过河卒
  4. 第七十三章 学拳
设置

第七十三章 学拳(2 / 2)


平心而论拳谱的言语十分精炼对于有足够基础的人来说会看得十分舒服可对于没什么基础的人来说这本拳谱就有了门槛而且门槛还相当不低。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一本道门基础练气口诀开篇就说以五心朝天的姿势坐定万象道宫出身之人一看就明白双手掌心、双足掌心、头顶心是为五心。可换成没有基础的普通人就难免疑惑什么是五心朝天?人的心脏只有一颗哪来的五心?还朝天?便修炼不下去这就是门槛。

更有甚者大字不识一个睁眼瞎。那门槛就更高了。

这也是万象道宫开设古文课程的缘故许多古代典籍都是以古文记载比如上古巫教的典籍便以甲骨文为主古代道门文献所用文字与现在通用的文字也有很大差别。看别人的翻译总是不如自己亲自去看原文。

放在拳谱上是一样的道理澹台云并非像玄圣那样编造教材打造一个从后天到长生的庞大体系她只是在记述总结自己的感悟更像是随手笔记自然不会考虑到能不能读懂的问题。

不过拳谱原文旁边的空白处有大量的注解应该是出自雷小环之手。看笔迹有新有旧圈圈点点这倒不是雷小环故意如此大概是她学拳的时候留下的心得感悟。

有了这些注解齐玄素看起来就容易许多能看懂大半。就算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随时请教近在眼前的雷小环。

如此一来齐玄素对于武夫的拳意终于有了一个十分明确的认知。

武夫灵肉合一好似没有魂魄如同星辰和山河一身气血流转便可产生好似山高渊深的气势。这不同于炼气士的天人合一而是另外一种感觉。就好比一座孤立的山峰刺破青天直插云霄给人的感觉绝非是与天地一体而是天欲坠全赖此山如同巨柱支撑其间方才不致天塌地陷。

这种分明是死物却又抗衡天地的气势便是武夫的气势。

所以对于拳意最多的形容就是“拳意如山”它不像剑意那般尖锐必然是厚重雄浑的就像一座山一道岭是万夫莫开而不是冲锋陷阵。

先天之人阶段的武夫对抗方士主要是靠着血气的真实克制法术的虚假到了天人阶段之后方士的法术脱虚入实越发接近真实仅凭血气的真实已经无法克制武夫就必须以拳意抵抗。

至于如何凝聚拳意关键在于武夫对应归真阶段的意通诸天境界。

炼气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武夫一味凝聚精血却不化作真气以精血壮大自身体魄甚至连神魂都与体魄合作一体除非是转入地仙途径或者神仙途径否则再也不能分开。

在这种情况下武夫的体魄等同于神魂神魂等同于体魄壮大体魄就是变相壮大神魂等同是武夫跳过了化气和炼气的过程直接从炼精到化神。以自身之意感知星辰是为意通诸天以自身气血凝聚身神之身以感知星辰之意凝聚身神之神是为见神不坏。在这个过程中拳意自然而生。

拳意由血气而来却又不是血气就好似道士炼丹原材料和成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事却又大有关联如何掌控分量、火候、顺序将原材料炼制成丹是关键。

根据“澹台拳意”所言这个关键便是模仿山岳河流星辰之势。初学拳之人学猴、学虫、学虎、学龙。高深处学山岳学大江大河学星河大海。

也正是澹台云在序言中所说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齐玄素看到此处忽然有一种明悟想起了巫罗现身时的景象。

顶天立地以云朵、山峰、湖泊、河流、大地构成的一个女子形象的轮廓充斥着蛮荒的气息。

只要稍稍变化方位角度便看不到这个女子轮廓了只有在特定的角度才能刚好看到这一幕。

没有实质也无从接触就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巫罗是借天地之势成就自己之势武夫是学天地之势成就自己之势。

巫罗的这等手段竟是与武夫的拳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